更加包容、民主和个性化的未来高等教育
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强调“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以及“大师”之于“大楼”的优先性。
2020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所谓课堂者,非谓有教室之谓也,有师生之谓也。有师生在,课堂就在。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这句在新冠疫情肆虐时期所说的话,深刻地阐释了大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师生基于知识和价值的交往,而不在于教室的物理场所,强调了师生交往对于教室空间的优先性。
将这两段时间间隔近70年的两位清华大学校长的话联系起来看,我们可以明白,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大楼”“教室”对于高等教育都不是必要的或核心的要素,必要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此意义上,新冠疫情时代所形成的在线高等教育虽然场所改变了,但并没有丧失高等教育的本质,激发了人类对于更加包容、民主和个性化的未来高等教育的新思维。
石中英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2020年12月
要想用在线教学的方式来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就必须遵循“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是内在的“道”;而没有数据这个外在的“器”,就难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交互这个内在的“体”是为了采集数据;直播这个外在的“用”是表象的,但只有在直播的场景下,才能进行实时交互以确保学习成效。可以说,技术能帮教师和学生“见面”,设计则能让教师和学生“交心”。应用好的技术,进行好的设计尤其是互动设计,为疫情下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并推动了线上学习效果的提升。
——于歆杰,清华大学在线教学/融合式教学专家指导组组长,电机系教授,党委书记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3年12月17日《关于批准设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131号)精神,2014年4月29日,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立。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现有机构和学科优势,开展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理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共享应用研究,联合国内外研究力量,开展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培训和交流工作,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制度创新,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将发挥好智库和创新引领作用,深入研究国内外在线教育的发展,并及时将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要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引领我国,乃至世界在线教育理论研究模式创新;组织研究,并形成在线课程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服务我国在线课程建设实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推进在线教育学籍、证书、学分、学位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探索建立适应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在线教育的培训和交流,推动高等教育战线深化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教育教学改革。
010-62793001
webmaster@tsinghua.edu.cn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