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融合式教学风采】杨芳:从“混合”到“融合”,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从前,课堂上老师都讲得眉飞色舞,期待学生茅塞顿开,收获知识,增长能力,教师们成为能清晰表达思想、传播文化的使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作为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的成员,清华大学语言中心副教授杨芳凭借多年在线课程讲授经验与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充分发挥雨课堂的优势,推动融合式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疫情期间,她不仅及时为语言中心的教师们答疑解惑,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易推广的混合式教学预案,融合式教学预案,雨课堂考试方案和教学设计案例。

混合式教学:想尽一切办法,毫无保留

春季学期,杨芳深耕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精选线下课堂的优质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实现了课程的同步异地教学的融合。为了给云端的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杨芳以学生为中心,努力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模拟演绎教学场景。对她来说,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就是要毫无保留。

高质量的在线教学离不开组织管理、工具平台与资源投入,而最为重要的便是老师们的全情投入。基于多年的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杨芳灵活选用了各种教学工具,以生活英语系列慕课为“底牌”,以网络学堂与雨课堂的线下线上互动为保障,充分发挥腾讯会议与腾讯文档的“不断线”优势,营造出了独特的课堂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温度的英语学习体验。重要的思想碰撞在学习小组的组长笔记中,更在大家的研究分享里。同学们需要在腾讯文档个人的学习笔记中进行不断的修改,而所有的修改与更新都会被记录下来。师生的互动、同伴的学习记录使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学习更加便捷。

杨芳和张文霞老师的生活英语系列慕课先后在学堂在线、edX、学习强国等四个平台上线, “生活英语听说”选课人数达到了16万人次。杨芳将很多讲义和学习资源上载到网络学堂,老师们可以通过在网络学堂讨论区和学生互动。同时,图书馆的老师们及时更新了教材教参等电子版素材,让老师们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融合式教学:在一起,感受有温度的课堂

2020秋季学期,杨芳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开设了“博士生英语”与“英语阅读写作(B)”两门课程。杨芳结合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授课模式,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为了确保“博士生英语”课程中身在国外的两名同学能够与线下课堂的同学们有同样的学习体验,杨芳和她的助教团队在课前就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和准备。

课程主要采用瞩目会议和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国外的学生主要用雨课堂听讲,镜头会对课程讲义和在讲台上的老师进行同步直播;瞩目会议连接另一个外接摄像头,将课堂上同学们的视频画面同步共享给国外的学生。这样,国外的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需要发言,他们则可以通过瞩目会议打开自己的麦克风和摄像头进行交流,实现“远在天涯,近在咫尺”般的沟通与互动。

“博士生英语”课堂 师生云端互动

本科生课程更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杨芳在每周主题慕课观看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线下课堂的设计,并辅以软件练习与优质学习资源共享等环节,为有不同需求的同学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训练了他们的英语技能。“英语听力口语”让学生观看TED演讲、用FiF软件练口语、听英语专业学生分享听力速记方法;“英语阅读写作(B)”则教同学们使用专业网站和软件查询学术词汇、查找下载文献、检查语法、对写作进行评分等。

“英语阅读写作(B)”课堂 雨课堂主观题点评

课上,杨老师会用雨课堂发布习题,也同步开着雨课堂直播,最初的目的是方便学生回看。这一无心之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发挥了作用。有时候,有同学临时请假,杨芳索性让他们远程参与直播课堂。下课后,杨老师经常会邀请助教和学生去清芬共进午餐,聊聊生活、聊聊上网课的体验,再一起修改几篇作文,让同学们带着好心情收获满满地回去。

秋季学期,杨芳提醒自己,要改变期末才做课堂展示的做法,让准备好的同学提前讲自己的研究,给了同学们更多的自主展示空间与时间。同时,杨芳重新审视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让学生回归“手写”作文,在博士生的教学中把“黑板”留给同学,让同学们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我曾听到计算机系邓俊辉老师描述课堂教学的品味时用了‘味道’这个词,我理解是同在一个校园,一起读书交流,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趣味。不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通过一门门课程,一位又一位老师的熏陶形成的底色是很难改变的,我姑且称它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吧”,刚刚结束秋季学期最后一节课授课的杨芳说道。

不确定的时代中可以确定的是必须改变教的方式。回望2020年,杨芳感叹:“这个校园从来不缺导师,恰恰是在这难忘的一年,作为教师的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常态,这体现在春季学期的小组腾讯文档中,体现在本科生的自主加分项里,原来只要把选择权给学生,课内外学习的主动性就能提高这么多,这的确是疫情期间我才切身体会到的‘放权’后的惊喜”。

“混合”到“融合”,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与其他语言课程不同的是,杨芳不仅仅是使用了慕课,而是融慕课为线上学习部分,在实体课堂中勇于探索,把课程理念运用到线下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完成雨课件的三件套讲义、使用FIF口语训练系统、尝试雨课堂测试、利用腾讯文档记录小组学习档案、自主学习加分项作为过程性评估依据等。与此同时,她的助教团队通过“THU生活英语MOOC”微信订阅号的896篇推文,把她在清华的教与学展示并分享给2万多名用户。6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她的课堂,也让她通过直播课尝试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分课,从而把融合式教学的点点滴滴分享到国内更多高校和国际平台上。

“如果说慕课改变了什么,那就是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国际化,我们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评价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对不同观点更包容,对不同背景的同学更了解了”。刚刚参加了世界慕课大会的杨芳这样说道。对杨芳来说,慕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改变了她的生活节奏。从白天上课,到晚上在线答疑,杨芳尝试着把一门门英文课开到了国际平台,让来自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万学员了解了她在清华的课堂,同时也让她更了解世界,关注更多人的教与学。

“教育技术在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的同时,绝不能改变师生交流中最重要的陪伴和倾听,同伴们相互之间的差异也需要不断碰撞,才能有思想的火花,”杨芳这样感慨道。生活在美丽的清华园,师生们并不是只靠手机交流的网友。有了慕课,课堂有更多时间进行团队合作,同学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在研讨间听同伴交流科技前沿技术。慕课只是在形式上改变了“我们”,而师生的互动方式,如腾讯会议相约批改论文,只是换了场景,交互的内容和多年前师生一起喝茶论道是一样的惬意和高效。

2020年,因为有各种在线教学工具,有清华各个部门强有力的支持,融合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已经稳步发展,这里面有师生的努力,更有这个不平常的学年里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克时艰中,我们看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师生一起经历风雨,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清华新闻网1月8日电)

供稿:终身教育处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1月08日 10:53:3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