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世界慕课大会 - 正文

【世界慕课大会·先行者说】张潇源:从融合式教学到环境人的专业热情

●环境学院 张潇源

在线教学:多平台联用,致力于“同质等效”

“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是我在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第一次开课就遇到了疫情,从而转为全面的线上教学。学校在疫情暴发后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积极的回应,及时做出了“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指示。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我和助教团队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方法,形成了“雨课堂+会议软件”联用的在线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课程设计、课前准备与应急预案。我重新设计了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采用约30分钟一节,三小节授课方式,运用案例、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采用腾讯会议语音与聊天等功能与雨课堂选择题、弹幕、投稿等功能进行线上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还为应对云授课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

二是在线直播教学。课程实时直播为在线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远程、异地、分散的情况下,“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至关重要。在线教学模式为教师采用腾讯会议直播授课,同时启用雨课堂互动加留档,微信或网络学堂分享课件,微信群通知与交流。腾讯会议与雨课堂可实现优势互补。腾讯会议、ZOOM、瞩目等会议软件可实现PPT动画播放,学生可语音发言,也可分享屏幕并汇报。雨课堂线上互动教学,其选择题、投票、弹幕、投稿、点名等方式有助于保持学生专注力,并能将学生课堂小测、作业等全过程线上教学数据保存,这些功能是会议软件无法替代的,也是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

三是教学录屏与数据分析。教师和学生通过雨课堂进行课程回放,教师可通过课堂回放查看授课效果,复盘改进提升,而学生通过雨课堂的回放,可对课程的难点进行反复学习,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此外,教师和助教在雨课堂界面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在线批改和反馈,实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情况。

我认为,在线教学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保线上听课的学生能有与传统教学有同质等效的课堂体验。“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这门课程中,原本安排了实物展示和水厂参观的环节,但在线上教学的模式中是无法实现。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动图、视频来展示仪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实物。该课程在全校课程评分中处于前5%。

融合式教学:四台笔记本助力“一个都不能少”

进入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学校坚持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开展融合式教学。我在本学期开设了“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英语强化课堂)”这门课程,其中1位同学和1位助教在国外,课程以融合式教学形式开展。我认为,融合式教学最大的挑战同样在于如何保证在线学生能有同质等效的课堂体验:老师正常进行课堂授课,要减少软件操作带来的影响,要与线上同学进行有效、即时的沟通。我的课堂上有很多讨论环节,在互动性极强的讨论中,我和助教团队做了融合式教学方案设计。

经过细致的研讨,我决定采用腾讯会议为主、瞩目会议小组讨论的方式,保障线上学生同质等效地参与课程学习和讨论。我和助教团队现场用了4台笔记本电脑:1台为主讲笔记本,调用教室摄像头传输讲台画面;1台笔记本+外置摄像头,腾讯会议(麦克与扬声器均静音)传输教室现场学生画面;1台笔记本+外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接入瞩目会议,专用作国外学生与现场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交互让学生共同体验高质量学习;另备1台笔记本+外置摄像头作为备用设备,以及学生在台前展示时的特写画面传输。该融合式教学方案能够让线上的同学有真切的课堂体验。

“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课堂互动

课堂上使用的部分融合式教学设备剪影

以精心设计推动“三位一体”教书育人

对于“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的定位,我觉得这绝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英语课。我认为,这门课程秉承了学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课程团队经过不断探索,先后进行了多次课程设计与内容的改进完善,以提高课程质量,致力于给学生最大的获得感。

在价值塑造方面,希望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与审视全球环境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跨文化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其对环境事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在能力培养方面,希望能够以增强学生基本科学研究素养及系统性自我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充分结合环境学科专业特点提高学生检索与筛选文献能力、知识结构化与文本写作能力、公众表达能力,建立英语表达的自信,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在知识传授方面,希望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环境领域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与辨析方法为切入点,从阅读、写作和演讲三个方面入手,呈现学科前沿知识,通过结构梳理、准确理解和文本整合等训练,以及海报制作、公众演讲等实践,使学生了解环境领域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专业的兴趣和整体认识,使学生拥有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储备。

为了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我做了大量精心的课程设计,激发同学们创新灵感,引导环境学子的专业认同与担当。

例如,在Concept Map环节中,每组各个成员共同阅读一篇《自然》《科学》正刊精选环境主题文献,在规定时间内讨论梳理主要框架与核心内容,最终以手绘概念框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讲解。该课程环节中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快速提取、归纳与总结科学论文的核心内容方法;另一方面,在阅读、讨论和梳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加强。该训练也让同学们建立起了解最新全球科技进展的信心,鼓励大家阅读、思考、实践,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理解文献。

而在Acronym Game环节中,每组随机分到一个与环境相关的英文主题单词,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单词的每个字母拓展为词汇,形成一个句子,句子的单词首字母即为该主题单词,同时,还要使这句话是该主题单词的核心要义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围绕该句子的内涵进行海报的制作与展示。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让学生们充分思考、交流、协作,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承接后续论文写作的课程训练。

例如:

Forest: For Our Renewable Environment, Save Trees!

Water: With Aqua, The Earth Remains.

Acronym Game教学环节

未来的展望:更加开放融合的大学

我认为,学堂在线、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在线课程平台对教学实践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5G、VR(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未来沉浸式融合教学提供可能。因为疫情,“2020年将成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这句话对教育也适用。在线课程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以往课容量的限制,这是变革性的发展。古代因为书籍的缺乏而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印刷术的产生催生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同样的,在线课程平台中,课程的存储记录更为便捷,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我将继续进行教学方面的探索。我引用邱勇校长的一段话:“未来的大学,一定是更加开放融合的大学。未来的学习,一定是更加自主的学习。未来的教学,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学。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普惠的高质量教育。”

(清华新闻网12月10日电)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10日 09:28:4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