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教学成果

厦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文章来源:        时间:2021年05月08日 16:46

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升本以来1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姓名

奖励等级

获奖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1

“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红武、周水庭、刘显贵、易际明、洪汉池、唐友名、方遒、葛晓宏、刘金武、兰靛靛、袁志群、韩锋钢、向铁明、于国飞、易了、许建民、孙鹏飞、韩勇、欧阳联格

二等奖

2014

教师〔2014〕8号


二、省级教学成果奖(升本以来43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姓名

奖励等级

获奖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1

“做中学”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黄红武、葛晓宏、李文望、易际明、韩旻

一等奖

2009

闽教高〔2009〕42号

第六届

2

基于系统工程理念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朱文章、周水庭、方晓冬、陈克忠、江裕显

二等奖

2009

闽教高〔2009〕42号

第六届

3

“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红武、刘显贵、周水庭、易际明、洪汉池、唐友名、方遒、葛晓宏、兰靛靛、刘金武、袁志群、韩锋钢、向铁明、于国飞、易了、许建民、孙鹏飞、韩勇

特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4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文章、方晓冬、李艳波、谢雯瑜、李琛、翁丽霞

特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5

电气工程专业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丽安、刘美俊、陈天翔、郑雪钦、孙园、邵振华等

一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6

创新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陈昌萍、周先齐、陈自力、钱长照、何富强 赵花丽、米旭峰、彭苗、周光伟 林立、林金娜

一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7

“三平台一体系”亲产业专业实践模式构建

葛晓宏、赵军、张厚安、李辉、赖桂文、龚晓叁、罗宁、马林、施钢、黄桂美

一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8

环境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李元高、严滨、曾孟祥、廖文超、程前、叶茜、柴天

一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9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吴克寿、朱顺痣、肖蕾、翁伟、林开标、崔建峰、姜春艳、钟瑛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0

与时偕行,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

洪认清、郑小敏、王元珍、董立平、柯清美、郭利、李文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1

基于比较翻译教学法的职业化翻译教学

魏志成、余军、王朝晖、何雅媚、余樟亚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2

构建“项目”平台,提高机械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李文望、李志红、陈水宣、向铁明、 卢显洋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3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陶希平、徐 敏、周承仙、关健生、王进军、卓志强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4

应用型文科文化传播类专业“情境体验、以赛促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郭肖华、欧荔、余霖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5

体育表演项目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发展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方奇、林琳、陈亮、李浚东、廖建媚、高蕾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6

软硬并举、立体成行、全面提高工程光学课程教学质量

徐代升、朱文章、杜旭日、张继艳、杨上供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7

“C+E=C”创新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宇、梁亚林、曾凤飞、李灵芬、陈克

二等奖

2014

闽教高〔2014〕13号

第七届

18

“亲产业”的计算机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顺痣、翁 伟、钟 瑛、吴克寿、吴 芸、谢荣生、谢彦麒、姜春艳

特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19

强化品质管理 突出学习成效 地方高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陈文哲、刘 芸、朱文章、孙国政、葛晓宏、方晓冬、彭彦卿、杨 磊

一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0

“产需导向 核心引领 协同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张宏怡、朱文章、眭 平、徐代升、沈汉鑫、熊飞兵、苏庆雄、张泽旺

一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1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文章、曾海泉、陈克忠、谢雯瑜、刘建春、苏凯新、吴新良、张坚豪

一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2

传统杨氏太极拳体用“四维立体化”教材研发与推广(教材)

赵双印、刘书霞、宋 亮、黄彩华、陈 亮、翁 薇、林剑峰、赵少聪

二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3

卓越文创师“两实两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昌智、蔡清毅、林朝霞、刘 枭、李艳波、黄玉妹、邢 峥

二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4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孙华玉、洪认清、叶雪梅、柯清美、李永根、王元珍、郭 利、李 文

二等奖

2017.9

闽教综〔2017〕9号

第八届

25

“一体双翼,产学协同”——闽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崔建峰、陈旭辉、刘丽娟、郑慧、姜春艳、马樱、路明虎、黄鹏程

一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26

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葛晓宏、于凌云、朱文章、陈克忠、卓志强、欧启通、李艳波、柯清美

一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27

产教学融合评建改驱动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周水庭、李文望、李志红、唐友名、洪昭斌、张义、孙贵斌、陈水宣

二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28

光电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熊飞兵,林海峰,朱文章,王逸平,张宏怡,沈汉鑫,黄章超,孟宪国

二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29

基于实践创新与国际化并行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傅海燕、代智能、李永平、黄国和、龙绛雪、刘征、程慧艳、阳艾利

二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30

“基于项目”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之构建与实践

郭肖华、刘景福、刘蔚、康长河 余 霖 丁 鹏 江 南 蔡莎莎

二等奖

2018.5

闽教综〔2018〕12号

第九届

31

“认证驱动 三相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范式的构建与实践

李泽彧、刘芸、 杨磊、程方炎、李文望、徐敏、钱长照、谢荣生

一等奖

2020.12

闽教高〔2020〕24号

2020年

32

应用型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双主体”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昌智、林朝霞、王刚、陈秋英、孟卫东、黄玉妹、卢雪英、翁丽芬

一等奖

2020.12

闽教高〔2020〕24号

2020年

33

立德树人,“面向应用需求、创新实践引领”的测绘人才培养十年探索与实践

何原荣、朱顺痣、栾海军、邓健、陈润静、张爱国、张明华、章欣欣

二等奖

2020.12

闽教高〔2020〕24号

2020年

34

基于“完整商务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共享型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探索

陈颖悦、刘松先、隋涛、孙晓娟、林婧、蔡志文、吴平凡、姚志源

二等奖

2020.12

闽教高〔2020〕24号

2020年

35

“校园就是运动场”—“五全”新环境支持下高校运动健康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

赵振祥、黄彩华、于凌云、郭肖华、谢忠萍、魏武、李啸、叶艳青

特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36

地方性高校“适度严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朱文章、周水庭、于凌云、江裕显、姚金泱、林建国、何赛枫、刘晓慧

一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37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十年实践

葛晓宏、吴克寿、韩勇、赵晶、柴天、崔建峰、张静

一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38

新时代地方高校环保人才“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傅海燕、阳艾利、刘征、吴义诚、高攀峰、龙绛雪、代智能、郭惠斌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39

美育引领、思政耦合,探究多维协同、产教融合的时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刘冠彬、郑晶、林大梓、陈宇、孟卫东、蒋红英、翁丽芬、王士林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40

“平台赋能、项目驱动、赛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王朝晖、余军、张金生、王育烽、何雅媚、陈海明、邱益鸿、黄利民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41

“三观贯通、四元耦合”:地方高校电气类专业群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郑雪钦、孔祥松、付荣、林智勇、曾建斌、孙园、周燕茹、郑运鸿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4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夯‘实’工程”的十五年探索与实践

周水庭、朱文章、苏凯新、谢雯瑜、肖旻、王峥灿、姚金泱、林建国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43

“亲产业·融职业·重应用”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洪开河、朱文章、李泽彧、周水庭、陈奕容、王昊、于凌云

二等奖

2022.09

闽教师〔2022〕60号

2022年

(职业教育)

三、校级教学成果奖(135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姓名

奖励等级

获奖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1

高职服装专业“四课四化”的教改模式

蒋红英、曹耀明等

一等奖

2004



2

市场策划专业体验式教学与实战应用

郭肖华、苏晓东等

一等奖

2004



3

深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徐敏、陈丽安等

一等奖

2004



4

特色教学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石

李灵芬、康兵等

一等奖

2004



5

走官产学合作教育之路,构建“双证制”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兰振海、刘芸等

二等奖

2004



6

国家级“十五”规划系列教材——《数控技术应用》

韩 旻

二等奖

2004



7

优化《数字电路》教学,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杜旭日、庄静竹

二等奖

2004



8

《国际结算实务》(教材)

林孝成、黄志强等

二等奖

2004



9

《工程概预算》教学辅助系统

叶国琛

二等奖

2004



10

TMT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林孝成、姜丽等

二等奖

2004



11

开展大学生SRTP和FSAE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黄红武

特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2

基于系统工程理念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朱文章

特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3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先进制造人才立体式教学体系

韩 旻

一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4

以科研生产促教学,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葛晓宏

一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5

应用型文科文化传播类专业“情境体验、以赛促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郭肖华

一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6

抓“精品”,促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过程探究

林巧健

一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7

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徐 敏

二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8

“以写促学”英语写作教学成果

陈文革

二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成果

王元珍

二等奖

2008

厦理工〔2009〕25号


20

亲近产业,服务海西,推进车辆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黄红武,刘显贵,易际明,周水庭,洪汉池

特等奖

2013



2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文章、方晓冬、李艳波、谢雯瑜、李琛

特等奖

2013



22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吴克寿、朱顺痣、翁伟、林开标、肖蕾

特等奖

2013



23

电气工程专业亲产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丽安、刘美俊、陈天翔、郑雪钦、孙园

特等奖

2013



24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应用

陈昌萍、周先齐、陈自力、钱长照、何富强、赵花丽等

特等奖

2013



25

“C+E=C”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陈宇、梁亚林、曾凤飞、李灵芬、陈克

一等奖

2013



26

化学与环境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李元高、严滨、傅海燕、曾孟祥、柴天

一等奖

2013



27

基于比较翻译教学法的职业化翻译教学

魏志成、余军、王朝晖、何雅媚、邱艺鸿

一等奖

2013



28

复合型应用型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邬群勇、满旺、吴学文、袁莹、张明华

一等奖

2013



29

跨院系·自下而上·致力于学生成就的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成果

李传芳、林涛、郭雅欣、王宇怀、刘培谦

一等奖

2013



30

与时偕行,构建亲产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

洪认清、董立平、王元珍、柯清美、郭利、李文

一等奖

2013



31

构建 “三级立体实践教学平台”,提升亲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

赵军、葛晓宏、张厚安、赖桂文、李辉

一等奖

2013



32

市场化、工程化概念导入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严滨、程前、叶茜、曾孟祥、陈晓青

二等奖

2013



33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陶希平、周承仙、关健生、王进军、卓志强

二等奖

2013



34

“项目”平台构建,提高机械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李文望,李志红,陈水宣,向铁明,卢显洋

二等奖

2013



35

健美操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发展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方奇、林琳、廖建媚、高蕾、李浚东

二等奖

2013



36

软硬并举、立体成行、全面提高工程光学课程教学质量

徐代升、朱文章、杜旭日、张继艳、杨上供

二等奖

2013



37

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实践

潘福斌、黄海燕、方晓冬

二等奖

2013



38

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统一的 实验人员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克忠、朱文章、周水庭、江裕显、朱瑞元

二等奖

2013



39

以学生英语发展中心为载体,构建第二课堂促两个转化的英语教育模式

郑珺、赖铮、苏恩、刘芬、贾志宇、刘芭

二等奖

2013



40

厦门理工学院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及应用

葛晓宏、朱文章、于凌云、陈克忠、卓志强、张坚豪、姚金泱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1

面向产业、服务厦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朱文章、徐代升、沈汉鑫、李爱玉、杜旭日、熊飞兵、许英朝、王元樟、张继艳、孟宪国、林洪沂、蔡丽娥、黄章超、孙栋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2

厦门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探索

孙华玉、洪认清、叶雪梅、宋富华、李永根、王元珍、柯清美、郭利、李文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3

构建以“社会需求”和“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改进机制

刘芸、朱文章、孙国政、杨磊、吴蓁蓁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4

传统杨氏太极拳体用“四维”教材研发与推广(教材)

赵双印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5

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曾海泉、朱文章、刘建春、吴新良、郑运鸿、张猛持

特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6

以“大学生赛车平台”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洪汉池、Luigi D`Apolito、陈志军、王远森、陈云、张灿育、吴金镇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7

强化实践能力,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

陈昌萍、周先齐、阮建凑、何富强、赵花丽、常晓菁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8

“亲产业”的“软件工程+行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顺痣、吴克寿、翁伟、钟瑛、吴芸、尹华一、谢彦麒、姜春艳、刘丽娟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49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陈占葵、庄莹、龙成长、屈中标、李惠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0

“IE+IT”复合性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刘松先、胡红云、江小云、陈青兰 、乔宇、林晓华、吕绿绮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1

“四位一体”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欧启通、杨海涛、陈玉成、叶洪波、吴春红、钟俊江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2

卓越文创师“两实两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昌智、林朝霞、蔡清毅、李艳波、刘枭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3

《强化创新方法教育,提高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创新方法教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眭平、张泽旺、葛晓宏、马林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4

闽台合作、产学协同——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彭彦卿、陈丽安、徐敏、陈天翔、张达敏

一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5

电气控制与PLC工程应用(教材)

刘美俊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6

产教融合 实战为本的会展专业“三创三实”实践体系建构

蔡清毅、郑智、黄玉妹、陈秋英、应莉雅、刘枭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7

自动化专业能力递进、协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赵晶、徐敏、彭彦卿、关健生、周承仙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8

厦门理工学院国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路径探索

王元珍、刘新华、郭利、王文静、张晓歌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59

教产学协同的应用型测绘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张明华、何原荣、邓健、张爱国、章欣欣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0

应用型文科媒体创意“行业浸泡式”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余霖、郭肖华、蓝燕玲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1

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法律素养培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郭晓珍、李建龙、陈玉芳、洪认清、柯清美、阮辉玲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2

投资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

曹明、李文星、陈安全、陈颖悦、吴平凡、姜丽、黄莉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3

创业基础教程(教材)

李艳波、方晓冬、翁丽霞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4

项目驱动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

林桂娟、袁景阳、陈水宣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5

项目化、主动化、定量化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分析化学实验》为例

李岱霖、龙绛雪、傅海燕、高攀峰、程慧艳、黄晓鸣

二等奖

2017.5

厦理工教〔2017〕8号


66

产教学融合 评建改驱动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周水庭,李文望,李志红,唐友名,洪昭斌,张义,陈水宣,孙贵斌

特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67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闽台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崔建峰、刘丽娟、陈旭辉、郑慧、姜春艳、黄鹏程、路明虎、谢小竹

特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68

协同创新视野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六联两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善明、周水庭、赵晶、柴天、张静、龙海飞、康少波

特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69

光电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林海峰 朱文章 熊飞兵 孟宪国 黄章超 穆瑞珍 林洪沂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0

“基于项目”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之构建与实践

郭肖华、刘景福、刘蔚、康长河、余霖、丁鹏、江南、蔡莎莎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1

“素质导向 科研引领 虚实结合”--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熊飞兵 朱文章 王逸平 甘亮勤 沈汉鑫 杨宇霖 黄剑平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2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唐友名,孙贵斌,张义、袁志群、谢相勇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3

基于实践创新与国际化并行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傅海燕、代智能、李永平、黄国和、龙绛雪、刘征、程慧艳、阳艾利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4

基于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郑雪钦、田洪 、曾建斌、张达敏、吕志盛、 孙园、高海燕

一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5

物流工程(教材)

伊俊敏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6

文科生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曾海泉、刘建春、彭晓雷、吴新良、张猛持、江平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维立体化”教学的实践(教材)

欧启通、钟俊江、甄新、吴春红、杨海涛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8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三位一体”的控制理论课程建设与实践

孔祥松、彭彦卿、郑雪钦、徐敏、关健生、赵晶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79

共建与共享——形势与政策混合式 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

柯清美、洪认清、陈玉芳、李建龙、姚加惠、何凡、阮辉玲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80

“问题导向 项目驱动”——双创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刚、黄晶晶、张抱一 、白然、 陈克、 李玲玲、 方健 、 Matthew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81

“产教融合”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与实践

姜红波,邵其赶,林建宗,蔡志文,刘 芸,邵 婷,林新华,陈葵花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82

基于职业全生涯可持续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钱长照,李秀芳,唐朝贤、由英来,施有志,王丽云,邓中美,杨荣华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83

基于区域社会需求和应用研究优势结合的服务文化产业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丁智才、罗昌智、宋西顺、林朝霞、林小勇、张晶

二等奖

2018.3

厦理工教〔2018〕16号


84

“五全引领 三级推进 认证驱动”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泽彧、刘 芸、杨 磊、周水庭、朱顺痣、徐 敏、钱长照、陈海蓉

特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85

地方性高校“适度严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朱文章、周水庭、于凌云、刘 芸、江裕显、肖海林、姚金泱、林建国

特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86

变作品、加难度、激活力、提能力——机械大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曾海泉、郑朝阳、马傲玲、江平、麻志煌、易吉祥、叶香辉、刘建春

特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87

基于“完整商务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共享型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探索

陈颖悦、陈占葵、林婧、孙晓娟、潘福斌、吴平凡、隋涛

特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88

应用型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双主体”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昌智、林朝霞、陈秋英、卢雪英、黄玉妹、 孙璐、邢峥

特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89

面向造就研发工程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吴克寿、 葛晓宏、 罗善明、 周水庭、 赵晶、 柴天、 张静、 杨数雄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0

基于学科竞赛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关健生、康少波、赵晶 、孔祥松、 徐敏、周承仙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1

“专创融合、校企协同”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潘福斌、陈占葵、张茹秀、朱丹、洪怡恬、苏志雄、傅雪红、吴小梅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2

实践与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型测绘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何原荣、栾海军、邓健、陈润静、张明华、张爱国、章欣欣、潘火平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3

"双向一体"的闽台“4+0”合作办学实践

陈占葵、姜红波、张晔、邵婷、黄旭男、郑慧、刘绵勇、陈安全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4

“课程优化、教研相长、认证促进、打造金专”——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肖旻、张宏怡、王贤凌、袁江南、唐骏、冯陈伟、刘虹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5

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开放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龙绛雪,金磊,李永平,姜艳宏,傅海燕,李青松,刘建福,曾孟祥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6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实践

李克华、欧启通、陈玉成、王琛晖、周国荣、潘巍巍、陈淑萍、肖祥春

一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7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崔建峰,申煜湘,陈荣赏,黄智云,胡亮,严菲,路明虎,李桂森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8

“需求导向、课程融合、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丽安、张宏怡、崔建峰、翟绍辉、曾海泉、翁丽霞、于凌云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99

专创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电气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郑雪钦、周燕茹、张强、高海燕、曾建斌、孔祥松、孙园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0

“产教研学,四位一体”智慧教育下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肖蕾、谢小竹、吴克寿、杜晓凤、卢俊文、谢彦麒、李白云、李建敏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1

地方应用型高校设计艺术专业人才“一核•两翼•三融合•四驱动”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孟卫东、刘景福、李玲玲、王 刚、张国权、翁丽芬、张兆颖、任 刚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2

“信教融合、赛教互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欧启通、周国荣、陈玉成、吴春红、陈淑萍、叶洪波、严丽玉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3

《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余霖、蓝燕玲、蔡莎莎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4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吴义诚、傅海燕、高攀峰、柴天、刘征、阳艾利、代智能、龙绛雪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5

以产出为导向、实践创新为核心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李晖、黄于同、花利忠、李宗梅、朱晓铃、冉飞鹏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6

莎士比亚戏剧教学与实践

刘芭、杨翰、刘淑娟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7

“以学生为本,为地方服务”--基于语言景观的语言学类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黄利民、张艳君

二等奖

2020.05

教务〔2020〕15号


108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夯“实”工程的十五年探索与实践

周水庭、朱文章、苏凯新、谢雯瑜、王峥灿、于凌云、肖旻、姚金泱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09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十年实践

吴克寿、葛晓宏、韩勇、赵晶、柴天、崔建峰、张静、杨数雄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0

“校园就是运动场”——高校运动支持性环境创设与运动健康传播实践

赵振祥、黄彩华、叶艳青、于凌云、郭肖华、余霖、李浚东、谢忠萍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1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三平台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厚安、祁正兵、张勇、陈莹、李月婵、林碧兰、杨勇、麻季冬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2

“平台赋能、项目驱动、赛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王朝晖、张金生、于凌云、余军、王育烽、何雅媚、陈海明、黄利民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3

新时代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阳艾利、傅海燕、刘征、吴义诚、高攀峰、龙绛雪、代智能、郭惠斌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4

“校-企-生”三方联动互惠的车辆工程卓越应用人才培养与实践

孙贵斌、袁志群、易了、张义、谢相勇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5

美育引领、思政耦合,探究多维协同、产教融合的时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刘冠彬、林大梓、王士林、陈宇、蒋红英、郑晶、 孙可可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6

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晔、陈占葵、汤晓冬、屈中标、刘丽珑、黄莉、林波、潘临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7

大学生思政教育助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林志成、方晓冬、余仕思、郑正坤、杨数雄、王清标、林金国、马林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8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新工科多方协同全力打造金课建设——以电气类专业群课程建设为例

郑雪钦、孔祥松、付荣、林智勇、曾建斌、孙园、周燕茹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19

面向学生学习产出的制图类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李文望、王翔、舒霞云、诸世敏、金玉狮、林剑春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0

“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研”——应用型高校电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刘虹、袁江南、张宏怡、王贤凌、熊飞兵、余长青、陈路遥、陈剑平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1

厚基础、强实践、重思政、善反思——以生为本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黄明强、李秀芳、王丽云、杨晟、施有志、杨荣华、连宇新、吴志铭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2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特区高校样板

孙华玉、洪认清、宋富华、陈英涛、叶雪梅、何军明、李永根、林兴龙

一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3

福建省首个水务工程专业建设与“复合型”水务人才培养八年探索与实践

朱木兰、陈国元、赵超、刘光生、张晓曦、李国新、王吉苹、李青松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4

以双闭环系统推动《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郑峰、张素娟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5

面向集成电路产业电子材料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谢安、卢向军、张旻澍、张勇、李月婵、曹春燕、林建平、胡艳玲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6

一流引领 平台升级 课证融通——应用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途径的创新与实践

刘显贵、许建民、洪汉池、梅丽芳、向铁明、孙鹏飞李颖新、郭延锋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7

“道术并举 三全育人”——党建+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钱长照、王晨飞、李秀芳、陈秋华、王勇、叶晓嘉、卢鹏好、吴舒婷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8

新商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双创双实”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洪丽明、刘绵勇、林涛、陈颖悦、潘福斌、蔡志文、刘松先、李文星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29

基于“知识讲授+项目研讨+成果展示”的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

易际明、刘金武、唐海峰、陈沼欣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0

“认证驱动,弹性卓越,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谢荣生、胡建强、洪朝群、林仙丽、黄鹏程、谢彦麒、杜晓凤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1

“夯基础、铸能力、产教融合”应用型特色本科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吴芸、肖蕾、 谢小竹、 李白云、朱顺痣、翁伟、李建敏、马周琴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2

“教训研”三位一体的大学公共体育高质量专业发展生态创新与实践研究

方奇、赵少聪、李红梅、胡依琴、闫艺、刘小湘、赵双印、孙英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3

面向培养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数学类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

吴春红、翟绍辉、王拉省、杨海涛、甄新、司新、叶洪波、段孝娟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4

“汉语+国际+教育”、四课联动、育德为先:厦门理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何李、宋婧婧、赖铮、吴英花、张哲、廖慧冰、刘芬、陈茗

二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135

“四维一体两翼”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洪开河、朱文章、周水庭、 陈奕容、王昊、于凌云

特等奖

2022.05

教务〔2022〕16号

职业教育





Copyright 2006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版权所有 Email:jwc@xm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