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一览
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2014-2023年) (省级共106项,含重大16项) |
|||||||
序号 |
级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所在学院 |
批准文号 |
项目类别 |
1 |
省级 |
JAS14734 |
厦门理工学院网络课程中心建设与实践 |
葛晓宏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2 |
省级 |
JAS14735 |
从“3+1”到“3x1”——厦门理工数字创意学院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改革探索 |
郭肖华 |
新丝路时尚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3 |
省级 |
JAS14736 |
工程技术认知与工程文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
刘建春 |
教务处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4 |
省级 |
JAS14737 |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
刘 芸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5 |
省级 |
JAS14738 |
“三螺旋”理论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李秀芳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6 |
省级 |
JAS14739 |
“亲产业”导向下卓越文(化)创(意)师培养体系建构 |
罗昌智 |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7 |
省级 |
JAS14740 |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唐友名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8 |
省级 |
JAS14741 |
基于Moodle的翻译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
余 军 |
外国语学院 |
闽教科〔2014〕64号 |
本科教育 |
9 |
省级 |
JAS151305 |
融合多元校企互动的“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朱顺痣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0 |
省级 |
JAS151306 |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光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
沈汉鑫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1 |
省级 |
JAS151307 |
基于电工电子公共基础平台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
郑运鸿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2 |
省级 |
JAS151308 |
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分类管理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
陈克忠 |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3 |
省级 |
JAS151309 |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创新研究——厦门理工国际学院的管理实践 |
黄海燕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4 |
省级 |
JAS151310 |
基于“互联网+物流”视角的电商物流课程中心平台课程群建设研究 |
洪怡恬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5 |
省级 |
JAS151311 |
项目实战背景下“闽台乡村旅游”教学实践基地模式探讨 |
欧荔 |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本科教育 |
16 |
省级 |
JAS151421 |
构建“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实践研究 |
韩勇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5〕69号 |
研究生教育 |
17 |
省级 |
JZ160158 |
多元化构建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朱文章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18 |
省级 |
JZ160159 |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公共数学课程群体系与内容的改革研究 |
杨海涛 |
应用数学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19 |
省级 |
JZ160160 |
“互联网+创新创业实验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 |
肖蕾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0 |
省级 |
JZ160161 |
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认证与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探索 |
董立平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1 |
省级 |
JZ160162 |
面向校企联合创新模式的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
梁伟 |
软件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2 |
省级 |
JZ160163 |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共享型经管类实验平台建设与创新 |
陈颖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3 |
省级 |
JZ160164 |
文化产业专业群对接福建产业链的建设实践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
林朝霞 |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4 |
省级 |
JZ160165 |
高度经验与信息化导向的新兴建设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以厦门理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例 |
吴志铭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本科教育 |
25 |
省级 |
JZ160308 |
以亲产业课题为载体的应用型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试点 |
陈水宣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研究生教育 |
26 |
省级 |
JZ160309 |
基于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
赵晶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2016〕69号 |
研究生教育 |
27 |
省级 |
FBJG20170310 |
基于大类招生的多通道出口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
赖桂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 |
28 |
省级 |
FBJG20170312 |
大数据背景下本科生自适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崔建峰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 |
29 |
省级 |
FBJG20170315 |
工程教育认证促进“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陈旭辉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 |
30 |
省级 |
FBJG20170316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与 持续改进—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
张义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 |
31 |
省级 |
FBJG20170329 |
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校设计艺术专业课程延伸教学 |
翁丽芬 |
设计艺术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 |
32 |
省级 |
FBJG20170308 |
地方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 |
周水庭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研究生教育 |
33 |
省级 |
FBJG20170309 |
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研究 |
张达敏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研究生教育 |
34 |
省级 |
FBJG20170175 |
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信管专业教学为例 |
李晓青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35 |
省级 |
FBJG20170313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建设——以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课程建设为例 |
邵其赶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36 |
省级 |
FBJG20170314 |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
刘虹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37 |
省级 |
FBJG20170311 |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研究 |
郑慧 |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38 |
省级 |
FBJG20170335 |
闽台“4+0”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 |
陈占葵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闽教科规〔2017〕17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39 |
省级 |
FBJG20180339 |
厦门理工学院新经济业态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实践 |
葛晓宏 |
产业学院建设相关单位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40 |
省级 |
FBJG20180341 |
厦门理工学院多层次立体化大美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景福 |
美育教育工作单位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41 |
省级 |
FBJG20180270 |
微电子专业中模拟领域课群的CDIO教学建设 |
陈铖颖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 |
42 |
省级 |
FBJG20180272 |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建立 |
黄海鹏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 |
43 |
省级 |
FBJG20180273 |
文化自信视阈下厦门地方多元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
郭小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 |
44 |
省级 |
FBJG20180269 |
面向新工科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胡建强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 |
45 |
省级 |
FBJG20180271 |
基于应用型专业需求的公共数学类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
翟绍辉 |
应用数学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本科教育 |
46 |
省级 |
FBJG20180287 |
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案例教学为依托的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
孙园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研究生教育 |
47 |
省级 |
FBJG20180274 |
“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共融模式下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
原:谢丹 现:常雪峰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研究生教育 |
48 |
省级 |
FBJG20180315 |
构建学院双创苗圃 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
张泽旺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49 |
省级 |
FBJG20180276 |
职场文档训练工作室--技术传播教育创新实践 |
张鸰 |
外国语学院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50 |
省级 |
FBJG20180275 |
新工科背景下虚实结合的工程认知教育平台建设与教学研究 |
原:张猛持现:马傲玲 |
工程训练中心 |
闽教科规〔2018〕24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51 |
省级 |
FBJG20190299 |
基于芯片制造领域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张旻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2 |
省级 |
FBJG20190300 |
融合国家专业评估标准与闽西南文化特征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研究 |
黄庄巍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3 |
省级 |
FBJG20190301 |
政产学研资源高度聚合的复合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理念、平台与实践 |
郭晓珍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4 |
省级 |
FBJG20190302 |
基于新工科专业群的基础电路课程群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
林永平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5 |
省级 |
FBJG20190303 |
以“五大思维”引领《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发展的研究 |
陈克忠 |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6 |
省级 |
FBJG20190304 |
构建“新工科”背景下信号处理类课程体系 |
肖旻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 |
57 |
省级 |
FBJG20190305 |
多学科融合与项目案例教学的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
康少波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研究生教育 |
58 |
省级 |
FBJG20190306 |
基于新政策背景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
柴天 |
研究生处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研究生教育 |
59 |
省级 |
FBJG20190307 |
物联网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
周燕茹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60 |
省级 |
FBJG20190308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
李小凤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61 |
省级 |
FBJG20190309 |
“一流专业”导向下“研发-竞赛-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
李艳波 |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62 |
省级 |
FBJG20190310 |
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先进制造”专业类教学联盟建设与实践 |
陈丽安 |
校长办公室 |
闽教科规〔2019〕18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63 |
省级 |
FBJG20200362 |
借鉴·融合·发展:基于海峡两岸典型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比较研究 |
朱文章 |
校长办公室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专项(重大) |
64 |
省级 |
FBJG20200126 |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
于凌云 |
教务处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65 |
省级 |
FBJG20200127 |
人工智能翻译译后编辑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
王朝晖 |
外国语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66 |
省级 |
FBJG20200122 |
双一流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赵晶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研究生教育 |
67 |
省级 |
FBJG20200123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
刘松先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研究生教育 |
68 |
省级 |
FBJG20200121 |
全球抗疫背景下“概论”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教学 |
林兴龙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 |
69 |
省级 |
FBJG20200118 |
新商科背景下“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张晔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 |
70 |
省级 |
FBJG20200119 |
专创融合-虚实结合打造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课程群 |
袁江南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 |
71 |
省级 |
FBJG20200120 |
“一流引领、平台升级、课证融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途径创新研究 |
刘显贵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 |
72 |
省级 |
FBJG20200179 |
产教融合背景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协同培育”模式和机制研究 |
刘冠彬 |
设计艺术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本科教育 |
73 |
省级 |
FBJG20200125 |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仲训杲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74 |
省级 |
FBJG20200124 |
基于集成电路设计类课群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蔡艺军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75 |
省级 |
FBJG20200128 |
基于“导师制”推进经管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
邵婷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科规〔2020〕23号 |
创新创业教育 |
76 |
省级 |
FBJG20210079 |
高等教育服务加快建设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研究 |
于凌云 |
教务处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定向委托(重大) |
77 |
省级 |
FBJG20210098 |
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崔建峰 |
研究生处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研究生教育(重大) |
78 |
省级 |
FBJG20210093 |
基于“信教融合、赛教互促”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欧启通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三创教育(重大) |
79 |
省级 |
FBJG20210080 |
新形式下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的“督”和“导”——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
李晓青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研究生教育 |
80 |
省级 |
FBJG20210092 |
面向地方集成电路产业的电子材料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卢向军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本科教育 |
81 |
省级 |
FBJG20210085 |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软件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林伟铭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本科教育 |
82 |
省级 |
FBJG20210083 |
考虑思政与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案例设计与实践 |
盛精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本科教育 |
83 |
省级 |
FBJG20210082 |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姚金泱 |
教务处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本科教育 |
84 |
省级 |
FBJG20210081 |
以“多角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应用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机制研究 |
吴芸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本科教育 |
85 |
省级 |
FBJG20210084 |
应用型大学新获硕士点二级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周光伟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闽教科规〔2021〕43号 |
三创教育 |
86 |
省级 |
FBJG20220234 |
新工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87 |
省级 |
FBJG20220110 |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产科教融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熊飞兵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研究生教育(重大) |
88 |
省级 |
FBJG20220233 |
“元素入情·举措入微·效果入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
姜红波 |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89 |
省级 |
FBJG20220053 |
面向高校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方案及其产学研社会导引 |
刘利钊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研究生教育 |
90 |
省级 |
FBJG20220228 |
“以美育人”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课程体系多维重构研究 |
翁丽芬 |
设计艺术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91 |
省级 |
FBJG20220229 |
新工科背景下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朱晨 |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92 |
省级 |
FBJG20220230 |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需求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器人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 |
林晓辉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93 |
省级 |
FBJG20220231 |
一核心三联动: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何李 |
外国语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94 |
省级 |
FBJG20220232 |
价值引领·知能相长·研赛融合·产教促学:新时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
郑晶 |
设计艺术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本科教育 |
95 |
省级 |
FBJG20230011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研究与探索 |
郭肖华 |
影视与传播学院 |
闽教高〔2022〕36号 |
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项 |
96 |
省级 |
FBJY20230154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张恩来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97 |
省级 |
FBJY20230159 |
基于质量共同体意识的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 |
刘芸 |
规划与品质管理处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重大) |
98 |
省级 |
FBJY20230160 |
基于课程思政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知识图谱构建与执行效果分析 |
李秀芳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99 |
省级 |
FBJY20230185 |
新工科视域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化课堂建设与探索 |
郑渊茂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100 |
省级 |
FBJY20230158 |
AI2 ——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工智能课程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革 |
陈伟思 |
软件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101 |
省级 |
FBJY20230155 |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强基赋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吴春红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102 |
省级 |
FBJY20230157 |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
廖文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103 |
省级 |
FBJY20230156 |
新文科背景下“产教研赛技”五位一体的设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
胡玲玲 |
设计艺术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本科教育 |
104 |
省级 |
FBJY20230143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
史郁 |
研究生处 |
闽教高〔2023〕20号 |
研究生教育 |
105 |
省级 |
FBJY20230142 |
交叉融合:戏剧与影视专硕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实践探索 |
林小勇 |
影视与传播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研究生教育 |
106 |
省级 |
FBJY20230144 |
课程思政浸润、产教基地赋能——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杨益航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闽教高〔2023〕20号 |
研究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