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研究领域 > 天文学

天文学

宇宙简史(图片取自NASA)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天文学研究方向(相关机构为天文学系),综合多信使观测手段(从射电到X-射线和伽玛射线的全波段电磁信号、引力波、中微子和时域天文)、解析建模和高精度数值模拟,研究宇宙中的多个空间尺度天体在137.9±0.2亿年(Planck2018)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极端天体环境下的物理学规律。具体而言,厦门大学天文学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学数值模拟、星系形成与演化、星系际与星系周边介质、星际介质、活动星系核与超大质量黑洞、与黑洞致密星及其爆发现象相关的高能天体物理学,暗物质理论与探测等。

厦门大学天文学的研究紧密结合国内外大型天文设施与项目,例如,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日本Subaru望远镜Prime Focus Spectrograph (PFS)巡天、EAO/JCMT望远镜(JINGLEMALATANG项目)IRAM射电望远镜、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和未来的三十米望远镜(TMT)中国空间站望远镜(CSST)、平方公里阵列(SKA)以及国际时域巡天旗舰项目LSST




  • 方陶陶

    教授

    fangt@xmu.edu.cn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河外天文观测;宇宙大尺度结构 主导和合作的科研项目

  • 顾为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物理大楼 540

    吸积盘、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恒星级黑洞的搜寻

  • 黄峰

    物理大楼 571

    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的交叉领域: 1)不同尺度的天体系统中暗物质湮灭或衰变信号的理论研究及其探测 2)核子结构及其对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结果的影响 3)暗物质晕的密度轮廓,大尺度结构与河外多波段背景谱

  • 李昂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liang@xmu.edu.cn

    物理大楼 572

    中子星 致密天体 核天体物理

  • 刘彤

    教授

    物理大楼 543

    黑洞吸积与喷流;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塌缩超新星等爆发天体;黑洞物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天体核合成;高能辐射机制等

  • 刘彤

    物理大楼 543

    黑洞吸积与喷流;伽玛射线暴、快速射电暴、塌缩超新星等爆发天体;黑洞物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天体核合成;高能辐射机制等

  • 罗舒

    副教授

    luoshu@xmu.edu.cn

    物理大楼 542

    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以及宇宙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中微子唯象学,中微子天文学和中微子宇宙学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国际合作组成员

  • 马任意

    黑洞吸积盘理论;高能辐射过程;宇宙学激波与高能宇宙射线

  • 孙谋远

    教授

    msun88[AT]xmu.edu.cn

    活动星系核、星系与大质量黑洞的共同演化、黑洞天体物理学

  • 于浩然

    教授

    haoran@xmu.edu.cn

    宇宙大尺度结构;N体数值模拟;中微子宇宙学;星系角动量;高性能计算

共11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