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那人间烟火味
发布时间:2015-05-15     字号: [小] [中] [大]
    说起街头小吃,人们会截然分成两派:一派是爱小吃爱得不行,无论是在哪个旮旯的小吃都能被他们发掘。每次吃小吃往往不是因为真的饿了,而是走在路上看到了就走不动了,必须吃点解解馋;另一派则恰好相反,就连路过街边小吃摊,都会皱皱眉嫌弃小吃摊简陋且有油污的桌椅,即使那小吃香味再诱人,也会因为担心摊主可能用不够干净卫生的工具和原料做出来的食物而拒绝品尝。
    媒体经常以监督和曝光之名,增加了第二派阵营的队伍。什么臭豆腐是用臭水沟的水泡过的啦,什么油条面窝吃多了容易老年痴呆啦……吓得人们一下子不敢买不敢吃,从第一派成了虽内心挣扎,但行为表现与第二派无异的小吃抗拒者。但上多了亮堂的餐馆,有时还是不免怀念那些苍蝇馆子,叹一声:“还是那个味道地道啊。”吃多了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厅的菜品,却又觉得那些虽然外表华丽但在心理上,还是少了那么点充满烟火气味的暖意和人情味儿。于是偶尔又忍不住吃点小吃。吃完又开始担心安全卫生问题。这种矛盾心理周而复始,小吃成了每个都市人心中有关美食千回百转的一个疙瘩。
    我们也不说这两种考量是对是错,因为这种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据可循。中国这个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的大国,每个地方都有种类丰富,做法各异的小吃。这些既给人们提供了异质化的享受,同时也因为这些小吃的古方,按照我们现代科学方法一检测成分又出现了各种被诟病的问题。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对这些分散街头巷尾,种类丰富的小吃进行统一监管难度十分大。就算有统一检测的国家标准,也只能对一些非常基础通用的禁止成分设限。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因为要问责官员,这些政府部门往往十分头疼。老百姓一方面不满政府在取缔查抄黑心小摊贩上不作为,一方面又抱怨着就因为政府对小吃的做法成分横加干涉,导致现在吃什么小吃都不原来那个味道了。如果说民以食为天,那么这事应该就真是大事件了。到底如何将街头小吃丰富亲切的人间烟火味,和现代人对食物安全健康营养的追求相结合?如何在不改变原味的前提下,提高食品的质量水平?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就提供了一个好方子——用联盟标准,将烧腊这种传统南方食品推上了一个档次。最近他们颁布了《烧腊制品》、《烧腊制品生产工艺》和《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场地卫生和管理规范》三项标准。标准不要求按统一配方,尊重烧腊味道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对禁用原料和工艺技术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相比于国家标准《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该标准增加了对有害物质“铬”(小于1.0毫克)、“N-二甲基亚硝胺(小于3.0毫克)的限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另外,该标准还设计了产品溯源系统,产品从原料到生产加工进入市场销售将有迹可循。这些都为生产的小作坊,提供了自律的依据和规范。同时,为这些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达到标准的加工标准要求的小作坊,提供了专门的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并用相关的卫生规范和管理要求进行有效约束。这些都使南海烧腊,整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而且相比其他地方没有使用联盟标准并获得认证的烧腊,有更明确且可信的质量证明。
   当然,南海烧腊标准还是有所不足,因为这是市场自愿进行自我规范选择所产生的标准,理应由企业自己组成的某个联盟组织自行发布,而不是依靠政府部门发布。因此虽然从名字上叫联盟标准,但因为发布主体的特性,使得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联盟标准。
    即便如此,南海烧腊标准也足够让我们振奋。因为有烟火味的食物,才能称上人间美味。充满不同烟火味的食物的世界,才是美好人间。在这个美好人间里,每个普通人在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就能选择更放心的小吃,一边吃一边赞叹道:“对,就是这个味道!”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就是标准。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条:一种更优的生活方式
下一条:心怀敬畏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