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爆炸事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4-28     字号: [小] [中] [大]

  近来国内最让人伤心的事情,恐怕就是上个月21日在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的爆炸特大事故了,造成了78人死亡,近600人不同程度的受伤。回想起去年上半年去盐城看到的景象,更能体会这事里事外的凄凉。江苏是我们国家最发达的省份,这说的是苏南,城市的洋气、县域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都不是一江之隔的苏北能够相比的。但是,2007年苏南地区爆发的“太湖蓝藻”环保事件,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转机”,高污染、在苏南地区不再被允许的产业和企业,陆续搬迁到了隔着不远、环保约束明显少得多的苏北地区,盐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了化工产业的基础,也承接了转移而来的安全风险和污染。不仅是江苏,这种转移的情况在国内的很多省份都非常普遍。以前我们说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它们国内淘汰的产业和污染转移到了我们国内,而我们也在国内的区域之间做着同样的事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转移并没有错,但是按照当前的政府规制强度,这些曾经给当地带来一些收益的产业,现在却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去年的时候就听当地政府部门的同志说起,由于2017年环保风暴的影响,盐城好几个地区的化工产业园和化工企业集聚地,整园、整村的关停所有企业,很多中小市场主体都被迫关闭了企业退出市场。在响水特大爆炸事故发生之后,江苏省政府也第一时间要求所有化工企业停业整顿,进而再实施分类整改,这对于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影响极大,企业和劳动力的就业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欠发达地区在现有的区域竞争格局之下,要想仅仅依靠本地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难度越来越大,政绩考核的压力之下,承接发达地区淘汰转移的产业往往是当时的决策者最好的选择,那么未来存在这样类似风险的区域绝对不止响水这一地。对于政府监管而言,可以为了确保安全和环保而一夜之间要求所有企业都要达到某一个很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要达到这一标准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研发、投资、测试等一系列的经营行为才能实现。因此,为企业保证一个经营活动中明确的预期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不但会导致企业大量的投资无法收回,甚至使企业家永久的退出市场。简单的进行关停并转只能缓解政府官员被问责的结果,并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而是需要在此过程当中建立一套合理的发现隐患的机制和有威慑力的惩处机制。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往往能得到地方政府的特别关照,就像发生爆炸的这家企业一样,政府部门的安全检查和环保检查总会提前几天通知,查出了若干次问题也总共就罚款了150万元,这种监管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相对行政独立的监察体系,并能对结果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那么就能激发企业进行安全、环保管理的内生动力,而不是仅仅应付检查,最终却害己又害人。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2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