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对于贸易的影响取决于补贴国的经济体量,以及它的产量是否大到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对于大国来说,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补贴都会带来价格下降,出口促进型的补贴被认为更好,因为国家可以借此来选择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进行补贴。同时,由于补贴在国家预算中有明确的指定,因而补贴的成本比关税更为透明。
Brander和Spencer(1985)提出了一个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理论分析来表明出口补贴对于出口国的收益。他们在两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中(1983,1985)证明,在一个信息不完全和不完美政府的情况下,国家的补贴动机可能产生各种社会浪费性寻租,对所有生产国来说都不是最理想的。然而,各国认为自己在争夺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政府对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出口补贴的可信度,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战略优势。特别是补贴可以使国内公司与其他公司在非合作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并使它们扩大其市场份额,贸易条件将偏向于补贴的国家,但由于价格仍然超过出口的边际资源成本,由此产生的出口扩张可以提高国内福利。因此,尽管生产国有合作的激励以拒绝使用出口补贴,但它们也有动机欺骗任何由此产生的协议。这表明试图阻止补贴的国际规则,如WTO规则,可能需要定期的巡查和保护才能较好的履行。
外部经济效应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又一理论基础,Krugman (1992)引例说明规模经济、“干中学”以及研发中的外部性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的重要性。Laussel (1988)发现,对战略性产业或部门的支持,即使没有得到静态分配效率理论的支持,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则是正确的,因为这些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重要。Foray 等(1999)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强调对于战略技术产业或部门给予公共支持的影响,必须从动态角度而不是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因为战略产业要求长期的积累效应和递增的规模收益。对于一个具有强烈学习效应的产业,保护国内市场将具有一种乘数效应,进入该市场的特权可以确保国内企业的学习曲线进一步下移,产生动态的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