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补贴对制造业的影响(一)
发布时间:2018-09-30     字号: [小] [中] [大]

    政府支出可以区分为一般社会支出(比如在公共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和特定的产业补贴。理论上说,一般社会支出并不影响行业或产业部门间的资源配置,相反,特定的补贴则通常被认为是扭曲性的,因为他们按照非市场化的标准重新分配了资源,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因此,除了某些特定的情况(比如刚刚萌芽的行业)之外,补贴一般都被认为不能增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Trebilcock et al., 1982)。
    根据经典的搭便车理论,补贴能减少国内市场上制造商或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成本。不管是减少哪一方的成本,国家都会比没有扭曲性补贴的有效市场上生产或销售更多的被补贴的产品。因此,补贴将资源从有效率的制造商转移到了受补贴的制造商,人为制造了高的收益。如果长期进行补贴,国家将因为没有有效的利用资源,以及将有效率企业的收益转移到无效率的企业当中而变得贫穷(Behboodi, 1994)。
    如果扩展到国与国之间,A国的生产或出口补贴不仅会导致由经济扭曲带来的本国损失,还会导致进口国的消费者享受由此带来的更便宜的商品(Hufbauer and Erb, 1984)。Auer 和Fisher(2010)用1997-2006年间325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所做的研究表明,9个低工资国家(包括中国)的进口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向下压力。但是,尽管进口国的消费者能得到明显的收益,A国受到补贴的生产者可能挤出其他国家的生产者,抢占它们的市场并最终通过垄断性定价使消费者受损(Dixit, 1983)。同时,其他国家也可能同时给予补贴,制造不断的扭曲浪费和过度投资。因此,补贴会降低世界经济的效率,进而损害所有国家在国际交换中的收益。因此经济学家提出,各国恣意的、竞争性的补贴政策会蚕食世界繁荣。经济理论为使用补贴达成政府干预目标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并针对补贴对制造业在多个方面的宏观影响都做了相应的研究。
    政府将补贴作为克服信息障碍和协作的方法。在幼小的行业和不发达的资本市场,补贴可以帮助生产商、消费者和借款人克服市场进入的信息障碍,并提升学习的溢出效应。补贴还能辅助生产、大规模经济体和贸易限制中具有垂直联系投资间的协调。然而,只有在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特定假设之下,补贴才能提高效率,在其他假设之下则会成为利率形式的税。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