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宅的人,不爱出门,不上班不出差的时候就喜欢在家里宅着工作看书。加上工作的办公楼在一座美丽的小山上,1km步行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像样的餐厅,那么对于一个不会做饭时间又少的人来说,吃中饭就总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路径依赖的原因,之前有段时间一直都用的是美团外卖,直到有一天发现,大街小巷的餐厅都贴着“本店支持‘饿了么’送餐”的标识,才想着尝试一下这个已经火了不少时候的外卖App。可惜还没开始第一笔订单,“饿了么”就被央视的3·15晚会曝光,说其平台上的餐厅怎么怎么脏、无证,把不安全的食品卖给消费者,一下子把这个平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负面性的)知名度颇高。
带着这样的关注与质疑的眼光,我开始尝试着使用这个外卖平台,然而却毫无悬念的爱上了它。事实上,从3·15晚会之后,“饿了么”做了大量的平台清查工作和服务提升,并赠送了大量的红包和优惠券作为挽回客户的促销手段,但一个月过去之后,这些优惠已经基本不在,表明运营应该说已经在向正常的轨道靠近,消费者仍然乐意用这个平台订餐。按理说,央视这样曝光过的企业,很大概率上会困难很长时间(就像双汇一样),但反映在这个平台上的影响却不大。我想并不是因为食品是个消费弹性很低的产品(因为竞争性的平台有很多),一个亲身消费的体验,就能说明为什么。
有天中午(非饭点高峰时间),我在家用App在我平时常吃的一家沙拉店订了一份热沙拉(需要炒熟的),这家店在汉街的起点,距离我家大约直线距离1km,行车距离1.8km,当天的天气不错也没有下雨,下单之后我就开始继续写文章等外卖了。本来按照别的平台的经验,预期要1个小时左右才能送到家楼下,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18分钟后就接到了送餐员的电话,2分钟后就已经上楼将热气腾腾的沙拉双手微笑送到我手上。那一刻我是非常非常震惊的,摸了餐盒好多次确认到底是不是热的。这20分钟内,不仅要把我点的沙拉配菜炒熟,还要完成调度送餐员取餐,更要跑完1.8km的车程送上楼(送餐员骑的是助动车而不是开车,我家住在8楼没有电梯,绝大部分的快递外卖都是不会上楼的),怎么想都觉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它却做到了。在最近一个多月的订单中,每一次服务都让人非常满意(虽然有那么一两次不好吃),从来没有因食品质量出现身体不适,而且多家餐厅的菜品很是惊艳,饭点时间也基本都能在40分钟内送到,因此我也自然而然的付费办了会员卡,这样可以省下很多送餐费。所以嘛,虽然不清楚315晚会之前的“饿了么”是什么样的,但我想不会比现在有太大差距,毕竟流程、物流、所有商家质量的共同提升,是很难在一个月里面同步完成的。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是送餐员的服务水准非常高,当然这也应当是来自于平台的激励,一个平台自营送餐体系“蜂鸟专送”的送餐员告诉我,如果顾客给他们5星好评,那么平台会从送餐费中拿出1元奖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