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饿了吗?(2)
发布时间:2016-05-03     字号: [小] [中] [大]

    说到这些互联网外卖平台,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平台上低质量、不安全、甚至是无证经营商家的问题,这似乎和我前面所说的特别满意的体验非常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非常挑剔苛刻的消费者。虽说平台上会有少量像3•15曝光的那样低劣的餐饮作坊,但我的观察和体验是,平台上大部分的商家,都是在城市的某个地方有正式店面的正常经营的餐厅,“品牌馆”里的餐厅,更是有一大波非常知名的名店加盟,如我家周边的赛百味、许留山、必胜客、海底捞、鹿港小镇等(这一点和淘宝上购买时完全不知道商家在哪里是有本质性区别的)。可以说,消费者完全可以把日常去实体店就餐的选择习惯平移到App上,不但品质没有降低,反而在时间和方便性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不可否认,平台上确实存在少量很低劣的商家,但我想这在实体店中是同样存在的,与互联网属性没太大关系。平日里我们看上去光鲜亮丽的餐厅,谁也不知道背后的厨房是怎样管理的,就像前段时间曝光的知名的黄焖鸡米饭,即使是这样有证有照的大规模全国连锁,不是同样存在那么大的问题吗?以我的网购经验来说,一个消费者只要不是特别贪便宜,或者是完全无视已购消费者的评价,那么踩到那少量地雷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那么又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了,是否应当允许这些平台上存在这样的低劣商家,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杜绝这样的商家在平台上出现呢?近期外卖餐饮平台在做商户清理,淘宝也在做大范围的打假和关店,表明这些互联网电商平台都在试图净化平台上的消费环境,但我想要做到100%的清理,姑且不论是否存在有意袒护的情况,即使是下定决心清理,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先来看看对互联网监管远比我们严格的美国,一个在美国生活并且从事跨境代购的大学同学告诉我,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Amazon(亚马逊)上同样充斥着大量假货,同样一件产品的搜索结果中,价格能够相差5倍甚至更多,这些假货多由个体商家提供,所以亚马逊推出了PRIME会员的保真服务,这需要消费者每年付出99美元的成本,大量消费者也乐意为此付出。这么看来,只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假冒伪劣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有没有可能由平台提供者通过控制进入的方法来杜绝呢?我想这和希望政府通过发放生产许可证来消除假冒伪劣一样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商家在上线之初想尽各种办法通过了平台的审核,之后仍然很有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如果要求平台对每一个商家无时无刻每一笔订单进行监控,又是一个成本极高难以操作的事情。
    那么,有必要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这些电商平台的存在吗?我想这也没有必要,现在这样一个发现、曝光问题,平台随之整改提升的过程,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应当还是消费者教育和意识的提升,只有消费者建立了正常的成本收益意识(事实上大量消费者是乐意购买假货的),以及基本的质量信号识别与判定能力,才能真正的约束不良商家的存在。同时,随着“饿了么”平台的不断改进,现在已经开始建立针对一般消费者(而不是媒体)投诉与回应机制,如果这一机制能够真正实现对消费者反映的平台商家问题进行查处和治理,也就是建立一套内部的举报制度,那就更好了。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