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街边小摊的食品,一般让人想到的场景是虽然味美价廉,但质量令人担忧,而事实并不一定如此,现在街边摊上的食品也可以有实质意义上的质量创新。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两个走红的“油条哥”:一个是四川射洪的李刚,另一个是河北保定的刘洪安。李刚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种能够替代明矾的原料,使得油条不改变口感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铝含量,做出对人体危害更低的油条;而刘洪安则在炸油条的油上面下功夫,他炸油条不用剩油,并且能够保持油的恒温,做出来的油条不仅口感更好,而且更加健康。两位油条哥的做法不同,但他们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质量的创新做出了更健康的油条,也由于质量的改进给他们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油条是我国普通百姓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品,其制作工艺也非常简单,至于油条中会加入起膨化作用的明矾,以及会用老油来炸油条也几乎是业内约定俗成的事情,一个油条摊比另一个油条摊卖得更好,也许仅仅是他们的口味的差别,而在制作工艺上并无明显差别。但两个油条哥却“不走寻常路”,在油条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产品上进行质量创新,他们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赢得的社会的尊重,被誉为“良心油条”。我国的食品质量问题一直极为敏感,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也一直饱受非议,但油条哥的出现却给我们改进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以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是质量的创新是基于市场的,市场是对质量监管最好的方式。两位油条哥由于质量的改进使得成本提高了一些,因此他们的油条也要比一般的油条卖得稍贵,但是这种由于质量提升而带来的价格上升并没有降低他们的销量,相反他们卖得更好,常常人满为患,同时也赢得了“良心油条”的称赞,可谓“名利双收”。因此,市场对于好的质量以更高的回报,会对好的产品进行更高的评价,对质量低的产品以低的评价。或者说质量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的,如果不能通过这种质量改进赚更多的钱,我想两位油条哥有再大的社会责任心也难以为继。这告诉我们,食品质量要管好,就应该鼓励这样的质量创新,建立起更好的市场评价机制是最好的监管,而不是直接地对产品生产进行监管。就以油条为例,在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式小摊不计其数,要监管到每一个小摊,对每一个小摊发一个卫生安全许可,对其产品质量进行鉴定,是完全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市场进行选择。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就像分布在城市中的油条摊一样,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的监管,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约束,最为重要的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让市场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而政府要做的仅仅是维护和促进市场的发展,例如奖励企业进行质量创新,宣传质量创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质量创新的企业提供标准服务等等。
其次质量创新可以促进数量增长。消费者对质量的期待是非常朴实的,两位油条哥所做的质量创新可以说非常普通,但是他们由于质量的改进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健康和安全的保障,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变化,他们的油条卖得比所有人都要火。要提高产品的销量可以采用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成本以降低价格等,但是对于质量改进往往是更为有效的,质量是固有属性满足某种需要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质量这样一种稀缺的市场资源,越来越具有刚性需求,也就是说随着产品质量和改进,需求量对价格变得越来越不敏感。油条哥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最后这个案例表明质量创新的主体在民间,只有充分发挥民间的作用才能让质量上新的台阶。两位油条哥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为了进行质量创新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尊重。我想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是否能在工作过程中少一些“高高在上”的监管,而多一些俯身向普通劳动者的学习和服务,像他们这样的个体户街边摊,在几乎缺乏监管的产品生产中,也能够进行质量创新是多么地不容易,如果能为这样类似的个人或者企业更多的服务和支持,也许全社会的质量创新活动会更多一些。
尊重市场,尊重民间创新,是我从两位“油条哥”身上所得到的最为重要的质量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