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下到台上:陈天雨的京剧路

2015.07.02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文字

    张智伟

    图片

    任帅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大学四年,参加过很多社团,参与过不少社工,坚持到现在的只有京剧队,”陈天雨说道。2011年,陈天雨被清华大学热能系录取,刚一进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只会哼几句《四郎探母》唱词的陈天雨加入了学生艺术团京剧队,从此与京剧、京剧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陈天雨的记忆中,在他年幼的时候,父母经常看河北梆子、京剧等戏曲电视节目,“觉得没什么意思”的陈天雨总是抢来遥控器换成其他频道。到了高中,他住校学习,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总要陪着父母听听戏,耳濡目染,陈天雨渐渐喜欢上了戏曲。“有一回,我看河北梆子和河南豫剧的擂台赛,对声音高亢、情绪热烈的河北梆子产生了兴趣。”从河北梆子出发,陈天雨开始大量接触戏曲,当他听了越来越多的京剧之后,对京剧的热爱远远超过了河北梆子。

进入京剧队之后,陈天雨和大部分新队员一样都是零基础,都存在着身体不协调、调门偏高或偏低等问题。第一次集体练习,陈天雨就发现自己的调门偏低。“有过那么一刻的犹豫想退出,”陈天雨回忆道,“但是出于对京剧的喜爱,很快就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当初学长与队友的鼓励也一直让陈天雨念念不忘,如今,京剧队在陈天雨心目中“和班集体同样重要”。和陈天雨一起加入京剧队的同学们,有超过一半的人坚持到毕业仍在不断练习,支持他们的就是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现在,已有过几次粉墨登场经历的陈天雨对京剧的理解不同于当初,“京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化、程式化、虚实结合的剧种。它融合了多种地方腔调,既有一定的规范,又非常丰富。一程一式、一板一眼,都有值得体味之处,而且很多时候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于文老生的表演以文戏与唱为主,没有高难度的舞台动作,京剧队很多零基础的男生起初都以唱文老生为主。但陈天雨却痴迷于程砚秋先生开创的“程派”唱法,程砚秋私淑弟子张火丁的《春闺梦》更是被他不厌其烦地听了无数次。“梅兰芳先生给人的感觉是端庄大方,程砚秋先生则是深沉委婉,更令人着迷。”

作为国粹的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悠长的发展历程中,京剧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大名旦”的出现标志着京剧进入了鼎盛期。如今,京剧虽然不再是时代的流行文化,但仍为很多爱好者喜爱和传承;我们期待有更多像陈天雨一样的年轻人走进京剧的殿堂,继承和发扬京剧这门优秀的艺术形式。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