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的百年历程

2015.10.12

    供稿

    清华附小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铮

    图片

    吴璟彤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题记:在清华大学西校门内,临近“清华园”牌坊约一百米,有一排L型灰砖平房,被称作“丁所”。这排建筑向东南、斜对马路开着一个圆拱形小门,门楣上刻着四个醒目的楷书大字“成志学校”——这就是现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称“清华附校”)的前身。“成志学校”创立于1915年秋,由时任清华庶务长的李仲华先生与汪铁英先生共同首创,专为校内教职员子弟而设。本周恰逢清华附校建校百年大会,清华映像栏目特推出系列专题,专一介绍其百年历程和今时的发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从1915年成志学校创建到今天,明确提出“成志教育”。清华附小一直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从成志学校的厚德办学,经历民国时期的文化坚守、西南联大时期的刚毅坚卓、改革开放时期的与时俱进,到今天的全面发展,百年风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志教育”已成为学校一直坚守和追求的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百年成志教育承担着清华附小中国意义的历史责任,努力实现三个引领,即价值观塑造的引领,课程改革的引领,公益服务的引领!

在1915-1937年的创办初期,成志学校云集了清华园中的大师,也确立了其传承至今的育人模式和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教育情怀。当时学校的管理由校董会负责,叶企孙、张子高、冯友兰、马约翰、萧公权、朱自清、杨武之、刘崇鋐、陈达、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先后在成志学校被委任为校董会成员。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除国语、算术、音乐、手工劳作、体育外,还设有社会学与自然课,四年级开始增设外语。学校的教育氛围轻松自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在学习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压力。学生在课内学习丰富的知识,进行课堂演讲展示,课外进行劳动锻炼、儿童节表演等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成志学校同时创办的还有专门接收清华园附近的社会底层民众子女就读的“成府贫民小学”(后更名“诚孚小学”),专门招收邻近的贫民子弟。抗日战争爆发,校长傅任敢先生为学生们上了撤离前的最后一课,当谈到“今天上课已不能再升我们的国旗”时,全校一百多名孩子都泣不成声。清华南迁,成志学校随之停办,诚孚小学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1938-1946年,在清华园遭受侵华日军蹂躏的同时,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于1940 年11 月开设“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分设小学和初中。西南联大师院附小的全体师生在国难当头、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坚持办学,在那教室无房顶、窗户无玻璃的简陋校园里,在那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游戏器械的一片荒坟地里,到处都充满了师生的欢声笑语。当时的附小,学校有自治会,有合唱团,同学们自己管理图书馆;各班有菜圃一块,路边种满了鲜花。在全体老师的精心培育、悉心照料下,孩子们受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教育,并牢记最朴素的道理:发愤努力,好好做人。到了1946 年,学校课程体系已近趋完善,开设的课程有读书、作文、习字、笔算、说话、珠算、常识、自然、历史、地理、英语、劳作、美术、唱游、音乐、体育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附小的启蒙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为学要严,为人要正”的主线,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北平。同年12月12 日,成志学校复校开学,定名为“清华大学附设成志学校”。复员后的成志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在惨遭日寇毁坏的校舍上努力恢复,也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成志学校全体师生爱国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各项活动,满怀热情地迎接胜利。1949 年10 月1 日,成志学校师生随大学部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盛大游行活动。1952 年8 月,成志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分离,初中部与原燕京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合并,成立清华大学附设中学。小学部则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小学(后于1960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简称“清华附小”)。

1952年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蓬勃发展。清华附小也顺应这一形势,建立了一支互帮互教、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流师资队伍,教研组长和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从教学理念、班级管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这一时期,清华附小“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巩固。

1978年改革开放后,清华附小进入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着力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技能,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培育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德育教育,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坚持高水平的艺体教育……清华附小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伴随着祖国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一所学校,映照一个时代。一所学校,引领一个时代。这是一所有角落、有故事、有意思,令人难忘的、温润的小学。这样的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卓越小学,它用百年的声音宣告:学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和教师聪慧与高尚的完整人生和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走向“成志教育”。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