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怀念与纪念

2019.04.05

    文字

    懿锟  清橙

     

    图片设计

    任帅 

     

    摄影

    何名暖

     
    编审
    卢小兵   程曦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今日清明。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很多年轻人早早就规划了自己的假期安排。这是一个令人缱绻流连的时节——柳堤漫绿,虫躁鸟鸣;桃腮杏脸,雨巷丁香。这也是一个怀念与纪念的日子——放慢脚步,重温那些经历岁月淘洗依然闪闪发光的记忆和意义。

清明前夕,一群消防员的英勇殉职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他们是年轻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有鲜活的热血与爱情;他们义无反顾,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个春天。他们生前最后的朋友圈燃烧着赴汤蹈火的坚定。他们,青春无悔。

每逢清明,出京的高速路上永远汇聚着祭扫的车流。不管前一天熬了多深的夜,身处怎样的喧嚣,人们也总会挤出时间,细细地擦洗墓碑,酌酒献花,告慰阴阳两隔的亲人。逝去之人的时间被凝固,尚存之人仍在岁月中冒雨狂奔——带着逝者的期盼与爱意。

被纪念和缅怀的不止是亲人,还有英烈——水木清华北山之阴、校河之畔,静静伫立着“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纪念碑和三·一八烈士韦杰三纪念碑。每到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它们都会迎来祭扫的清华师生。迎着春日晨光,雄壮的国歌声响彻林间,校领导、师生代表和仪仗队、国防生、飞行员班代表庄严肃立,手持白菊,郑重地鞠躬默哀。无需煽情的言语,行动已然足够深情、足够有力度-——从108年前建校之日起,在承受国耻的清华园里,清华人孕育和生长了极大的爱国热忱,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韦杰三、施滉、沈崇诲等一批清华的优秀儿女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现了光荣的爱国理想,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这里重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宣誓与时代共振、与祖国同行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纪念与重温,不只在清明——平日,漫步在清华园,你总能在闻一多先生的雕像下、在挺立的英烈纪念碑旁,惊喜地发现几支静静陪伴的白菊;数百名师生先后参演的清华原创话剧《马兰花开》覆盖全国约10万人次观众,生动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祖国燃烧生命的事迹;在话剧《雨花台》、电影《无问西东》中,清华人骄傲地认出从清华园走出的民族脊梁,齐唱“西山苍苍,东海茫茫”的校歌,也更明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岁月更迭,今日的清华学子的确要面临更纷繁的选择,要应对更紧张的节奏。他们在春和景明的日子里也许更愿意找寻节日的亮色,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忘记了清明本身的意义。流转的时光带走了一些传说、习俗和生活方式,不变的,则是流淌在清华人血液里的基因。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