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服物佩好无疆”特展:闪耀清华艺博的文明交会之光

2019.06.25

    素材提供

    艺术博物馆

     

    文字

    王鲁彬

     

    图片设计

    赵存存

     

    编审
    卢小兵   程曦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6月23日,为期两个月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落下帷幕。作为“亚洲文明联展”的专场分展,展览所呈现的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时间跨度长达2400余年,被誉为丝绸之路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阿富汗战争期间,它们曾长期秘藏于地下秘密金库而得以幸存,并自2006年10月起在法、意、荷、美、加、德、英、澳、日、韩等国的20多家博物馆巡回展出。2017年3月,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此次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则是这批文物在十余年的全球巡展历程中首次进入中国大学博物馆。

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展览展出的每件文物,都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碰撞最鲜活的见证:精雕细琢的步摇金冠、御龙黄金垂饰、惟妙惟肖的恒河女神雕像、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珍贵藏品融合了多个文明的元素,生动呈现出古代阿富汗在丝路贸易中的繁盛及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融会。

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性,清华艺博的策展团队重新撰写了5万字的说明文字、利用400余幅辅助图版,对每件展品进行了详细解读,另邀请10余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撰写论文,出版图录,并配合展览举办多场学术讲座及研讨会。

本次展览还突破以往各站简单陈列展品的模式,对每件展品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深度挖掘和解读,并对以往展览中说明文字进行了勘误,重点梳理和突出这批珍宝中蕴含的古代中华文化因素。例如首次揭示了步摇金冠核心图式的秘密及其与中国古代宇宙观念的关系;首次揭示了一些纹饰上的中国渊源;揭示了圆形靴扣图案和生产工艺的中国渊源;突出了蒂拉丘地墓葬中的中国西汉铜镜,等等。通过比较说明,强调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除了物质层面的贸易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输出。

阿富汗驻华大使馆代办大使胡森普高度评价清华大学为此次展览所做的出色工作,认为这是关于这批文物最用心、最学术的一次展览,展览的说明文字和辅助图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观展时,展厅的背景音乐正好播放着李健的《月光》:“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路有方向……”歌中人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静谧的灯光下,这些来自古老文明的“游子”折射出的光芒映照出数千年的文明过往。我们相信,经过重新整理和研究的这批珍宝,会再次散发出全新的迷人光辉,向世人展示古老的阿富汗在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中曾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