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本锋老师的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甚至耽搁了他的午饭时间;但无论采访还是拍照,他一直热情饱满,在配合摄影师“凹”造型的时候,还不时爆出经典语录并伴随着爽朗的大笑。而在我们到来前的整个上午,他都在和学生辅导员们谈心。在同学们眼中,白老师是一位师长,更是一位朋友,甚至还是一位可以无话不谈的心理咨询师。“做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差不多,要抓着积极的方面做思想工作,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活力”,白老师本人似乎也很喜欢这个学生赋予他的“新身份”。
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精仪系读书开始,白本锋就开始参与学生工作,一直坚持到如今。这期间,他做过学生身份的辅导员,也做过教师身份的辅导员。在他看来,这两种身份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辅导员要“扎到学生堆里”做工作,要成为学生们最信赖的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开展工作;教师辅导员则更强调研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要学会把从蒋南翔时代传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和本院系、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这两个身份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要学会“让思想工作变的生动而有实效”。
“好像是让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不能一直夸那个人的好,他就能爱上了,思想工作需要全过程的点滴培养,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耐心,我们要给学生多提供机会去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体验,进而自己做决定。”白本锋用引导学生就业的例子来诠释什么叫“生动有实效”,“我们创造各种机会,让同学们去商飞等行业领先的企业参观实习,让他们感受国家基础工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对我们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让他们去工作一线体验,去和已经工作的系友深入交流,通过同学们亲身看、做、想,去逐渐明晰和坚定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进而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还会帮同学们分析模拟未来十年的职业发展路径,帮他们找行业里最值得信任和有经验的系友来咨询,让他们看的长远,不能因为户口、薪资待遇等眼下一些物质因素而影响他们的关键选择。”
白本锋还喜欢充分借助社交网络开展工作,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从水木清华BBS到人人网,从豆瓣到朋友圈,再到现在的知乎,他都是最早的使用者,“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后,我就要跟着跑,这样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精小仪”是精密仪器系的微信公众号,时下流行的表情包、对话体、四格漫画都被他们信手拈来。一场介绍“蒸发能发动机”的精仪学术讲堂,被“精小仪”用诙谐幽默的段子做了亮点宣传,演讲者的个人履历也用爆料的方式做了呈现,这样的学术演讲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精仪系的各种讲座报告从来都不会强制学生来听,你做好功课了,学生自然会来,这就叫用脚投票”,白老师对“精小仪”的成绩显得信心满满。
白本锋说,他自己选择回国到清华工作就是清华思想教育的成果:“我曾经在芬兰做博士后四年,对方很希望我留下来,加入他们的教师队伍。但我想,我不能在这里,因为这儿终究不是我的国家,‘回家施展拳脚给自己人干才带劲,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家国情怀是融入到清华人骨子里的,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想回来。”
清华园对学生的教育是立体的,辅导员是关键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的润滑剂。白本锋说,“在清华,影响我的人有很多,不只有我的辅导员,还有我的博士生导师,他们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对国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