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更多+
  •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2025-02-24

             电介质电容器因其超高功率密度而被视为关键的储能器件,然而目前电介质材料的发展受到低有效储能密度(Wrec)和储能效率(η)的限制,尤其是在中等电场强度下,无铅电介质陶瓷虽具备环保、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优势,但其储能密度不足与能量损耗偏高仍是制约应用的关键瓶颈。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杨祖培教授等人联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团队揭示前列腺癌铁死亡调控的新机制2025-02-24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能够增强晚期前列腺癌细胞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敏感性。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作为线粒体外膜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线粒体稳态及调控多种细胞死亡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VDAC1在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2025年1月29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VSTM2L protects prostate cancer ......

  • 生命科学学院邰发道教授团队揭示安慰和攻击灵活转化的神经机制2024-10-24

    安慰和攻击在多变社交情景下的灵活转换是哺乳动物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基础,但这两个社交本能行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并不十分明晰。作为社交决策网络的中枢,内侧杏仁核(medial amygdala, MeA)可能会通过异质化的细胞亚群或下游投射方式动态响应与控制安慰和攻击的水平,且MeA中存在大量的源自于丘脑室旁核的催产素(oxytocin, OXT)神经元轴突末梢及OXT受体(OXTR),说明MeA OXT系统可能在安慰和攻击灵活转换的调控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24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2024-10-24

    10月14-15日,“2024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在西安斯瑞特国际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新疆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肉品安全生产与营养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市畜产品安全生产与营养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好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现场共计有500余名代表、......

  • 绿色催化与合成团队在光催化C-N偶联反应取得新突破 ----自适应光促进钴(II)催化胺化反应2024-09-27

    过渡金属催化的C-N偶联反应为芳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重要方法,已成为药物合成领域最常用的20个反应之一。然而,默克公司(Merck)的研究表明:基于∼10000个实例的数据分析,C-N偶联反应的失败率仍然高达 35%。究其原因,目前广泛使用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特定配体、前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含氮底物开展的催化剂筛选和反应条件的逐一优化,导致缺乏通用性C−N偶联反应催化剂体系。为突破这一瓶颈,......

2025.02.24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

         电介质电容器因其超高功率密度而被视为关键的储能器件,然而目前电介质材料的发展受到低有效储能密度(Wrec)和储能效率(η)的限制,尤其是在中等电场强度下,无铅电介质陶瓷虽具备环保、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优势,但其储能密度不足与能量损耗偏高仍是制约应用的关键瓶颈。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杨祖培教授等人联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02.24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团队揭示前列腺癌铁死亡调控的新机制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能够增强晚期前列腺癌细胞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敏感性。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作为线粒体外膜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线粒体稳态及调控多种细胞死亡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VDAC1在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2025年1月29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VSTM2L protects prostate cancer ......

2025.01.20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1月11日上午,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韩布兴院士、委员谢素原院士、朱为宏院士,实验室荣誉主任房喻院士出席会议。副校长陈新兵出席会议并致辞。重点实验室主任薛东从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运行管理以及陕西省基础学科(表界面化学)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作了工作汇报,青年教师代表赵奎教授、郑浩铨教授、刘忠山副研究员分别进行了学术汇报。......

通知公告

更多+

09

2023-10

关于征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线上路演项目的通知

校内各相关单位: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常态化征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线上路演项目的通知》,为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扩面提质增效,省科技厅现面向各有关单位常态化征集科技成果线上路演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路演项目遴选线上路演范围主要包括成果、产品、场景、金融、团队等内容。请各单位常态化遴选政策运用示范性高、项目成熟度高的项目团队,作为线上路演...

30

2023-06

关于2023--2026年校内专利代理服务采购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学校专利代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专利申请与授权,更好地规范专利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处与采购招标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采招办”)组织了学校2023-2026年度专利代理服务采购。根据采购文件要求,现以通知的形式对成交专利代理公司的信息、价格等情况进行公开,并就2023-2026年度学校专利代理使用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本次专利代理服务采购有效期为自双方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3年...

12

2025-03

关于推荐我校选手参加第四届西安市科普讲解大赛的通知

校内各相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升我市科普传播能力和展教水平,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我市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全国、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推荐工作,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11

2025-03

关于征集2025年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竞赛题目的通知

校内各相关单位:为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持续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拟举办2025年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为提高竞赛活动水平,同时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现面向各单位征集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的竞赛题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竞赛题目征集(一)知识范围大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弘扬科学精神、...

科研成果

更多+

2025

02-24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

         电介质电容器因其超高功率密度而被视为关键的储能器件,然而目前电介质材料的发展受到低有效储能密度(Wrec)和储能效率(η)的限制,尤其是在中等电场强度下,无铅电介质陶瓷虽具备环保、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优势,但其储能密度不足与能量损耗偏高仍是制约应用的关键瓶颈。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杨祖培教授等人联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0-24

生命科学学院邰发道教授团队揭示安慰和攻击灵活转化的神经机制...

安慰和攻击在多变社交情景下的灵活转换是哺乳动物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基础,但这两个社交本能行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并不十分明晰。作为社交决策网络的中枢,内侧杏仁核(medial amygdala, MeA)可能会通过异质化的细胞亚群或下游投射方式动态响应与控制安慰和攻击的水平,且MeA中存在大量的源自于丘脑室旁核的催产素(oxytocin, OXT)神经元轴突末梢及OXT受体(OXTR),说明MeA OXT系统可能在安慰和攻击灵活转换的调控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

02-24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团队揭示前列腺癌铁死亡调控的新机制...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能够增强晚期前列腺癌细胞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敏感性。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作为线粒体外膜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线粒体稳态及调控多种细胞死亡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VDAC1在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2025年1月29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VSTM2L protects prostate cancer ......

友情链接 :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