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建立了人才评聘、学生培养、科研协同等全方位管理制度,集聚了多名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取得了突出的科教成果。
中心现已组建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包括固定研究人员120人、设备保障及科研服务人员12 人、研究生250 名,流动博士后和流动课题研究人员采用按需聘任。 中心设立中心联合主任7 名、16 个研究方向共26 个技术组长,每个研究方向固定人员4-6 名,为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高度协同创新,根据实际合作需要,不少研究方向采用了双组长负责制。中心实行研究生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共同培养机制,实行高校研发人员、企业高级人才互聘、资源共享机制
本中心以学科为依托,科学与技术研究为引擎,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优秀生源、课程建设、导师队伍、培养模式等)入手,发挥协同单位的各自优势,强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生培养模式,已制定实施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办法》,共享各单位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培养的协同。
对于本科生培养:
中心整合共享各单位“英才班”、“创优班”等优质教学资源,推进“三个培养阶段”、“三个发展途径”的“三三制”优秀本科生培养模式,设立中心跨单位、跨学科拔尖人才“协同培养”计划,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
中心坚持“寓教于研”,中心所有优质科研资源均向协同单位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开放。根据中心研究人员的数量和学生选择的发展途径,每学期接受一定比例本科生进入中心开展轮转科研训练。为其未来科研发展夯实基础。
对于研究生培养:
中心按统一标准在各协同单位招收研究生。中心研究生招生名额由各参加单位招生部门向中心单独提供。中心固定研究人员均有研究生指导资格,每年每人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少于2名。研究生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长学制,主要招收博士候选人,建立起合理的分流淘汰机制,由中心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科学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建立反映实际创新能力与科研业绩的毕业标准。
中心设立“联合实验班”,对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创新潜质的学生,采用本科到博士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进行长期培养。
中心组织技术组长及固定研究人员在各个单位开设交互课程,促进协同单位之间的研究生交流,实现研究生在不同成员单位轮换学习,特别注重在企业协同单位的实践学习,增强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中心强化分流淘汰制度,在研究生第2至第4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试,做到严进严出,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降一级学位毕业。学位论文重视同行评审,鼓励国际同行评审。
中心整合各单位国际交流资源,推动学生培养的国际化,促进与海外协作单位联合培养。同时,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吸收外籍研究生到本中心学习工作。
中心将设立各种奖学金、对学业优秀、科研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予以专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