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
咨询热线
400-138-8080
首页
通知公告
中心概括
机构设置
协同单位
新闻资讯
中心成果
协同合作
人才培养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高能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协同创新及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召开
2024-08-23 10:08 -
新闻资讯
为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升江苏⾼校协同创新中⼼服务“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能⼒,不断加强平台、⼈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协同整合,更好的服务⾏业、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助力高能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产业⾼质量发展。8月20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能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协同创新及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在无锡市召开。会议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指导,南京⼤学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主办,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无锡高新区科创企业联合会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荣做开场致辞,他表示,本次大会旨在搭建校企融合发展平台,共同推动高能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及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融合,助力江苏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在致辞中表示,在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的指导下,南京大学与各兄弟高校院所、各协同单位通力协作,召开此次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围绕高能效半导体器件
张荣、王学锋课题组与金飚兵课题组合作在拓扑自旋光电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01 15:42 -
新闻资讯
近日,南京大学张荣院士、王学锋教授课题组与金飚兵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翟学超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在拓扑自旋光电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在狄拉克半金属二碲化铂(PtTe2)薄膜中引入对称性破缺调控拓扑体系的能带结构,实现了贝里曲率偶极矩驱动的高效自旋光电流太赫兹发射,并通过缺陷工程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条引入对称性破缺实现拓扑体系高效非线性输运的普适路径,而且为发展基于大面积拓扑薄膜材料的自旋集成光电器件奠定了实验基础。1984年,物理学家Michael Berry首次提出了贝里相位(Berry phase)的基本概念,随后逐渐发展出贝里曲率(Berry Curvature)概念,后者描述的是由量子本征态的几何结构引起的动量空间的弯曲以及材料能带结构的拓扑特性。贝里曲率偶极矩(Berry curvature dipole, BCD)则描述贝里曲率在能带结构中的不平衡分布。它作为一个赝矢量,来自材料费米面附近占据态上贝里曲率的一阶微分,可揭示材料中非平庸的二阶非线性输运过程。近年来,新型量子材料因其在对称性、自旋轨道耦合以及拓扑能带等方面具有可调性,已成为国际上物态调
电子学院王学锋、张荣团队在铁磁钌酸锶超薄膜中实现光致Mott相变
2023-03-31 15:56 -
新闻资讯
光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量子材料中可诱导出多种新奇的量子现象,孕育着新一代电子信息器件的潜在应用。其中,利用超快激光脉冲已实现量子材料(尤其是强关联电子体系)的亚稳态光激发、光致超导、光致“隐藏相”和光致绝缘体-金属互转变等新奇物理现象,已成为量子材料前沿研究的焦点之一。相较于超快纳秒/飞秒激光,常规单色光源具有更易获得、对外界环境要求更低和性价比更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物态调控,无论探索新奇量子现象还是研究新型光电器件的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传统半导体相比,关联氧化物电子体系由于电荷、自旋、轨道和晶格之间存在多重自由度耦合与竞争,使得异质界面处由于晶格的局域畸变、对称性破缺及其各序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衍生出极为丰富的物理现象,是外场调控新颖量子现象的理想平台。钌酸锶SrRuO3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4d关联氧化物电子材料,因其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巡游铁磁金属及丰富量子行为的特征而在自旋电子学和拓扑电子学领域均备受关注。当SrRuO3薄膜外延生长在SrTiO3(001)晶向的单晶衬底上,且厚度精准控制在几个单胞层时(通常不大于4个单胞层,约1.6纳米),会首先出现金属-Mott绝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二维存算一体器件实现AI训练-推理一体化
2023-03-28 15:54 -
新闻资讯
近日,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吴华强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基于二维半导体铁电晶体管的新型存内计算器件架构,通过调节铁电势阱,实现了同时满足AI训练和推理需求的底层器件,并展示了高达103TOPS/W级别的能效潜力。该成果突破了边缘端人工智能硬件的关键瓶颈之一。AI (人工智能)的历史,可以归纳为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发展史,即“强大硬件推动软件发展”和“复杂软件催生硬件革命”的交替迭代。如今,我们正处在“软催硬”的周期内。以最近大热的现象级AI应用ChatGPT为例,其算力可以达到每秒1019次计算操作(即107TOPS),而维持其夸张算力的基础是上万块最先进的GPU以及77,160 kWh日耗电量——超过了全球40%国家的日发电量!因此,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GPU硬件将难以支撑AI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人脑算力与GPT相当,功耗却仅为20W,能效比GPT采用的GPU高5个数量级。因此,发展高能效的类脑计算器件和架构势在必行。受大脑存算一体特征的启发,存内计算架构近年来蓬勃发展,显著降低了“冯诺依曼”架构中数据传输的能耗与延迟,大幅提高了计算并行度和能效。在此基础上,更高维度的需求—
新年第一篇!二维半导体接触电阻接近量子极限!南大成果再登Nature
2023-01-15 16:07 -
新闻资讯
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施毅教授带领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增强半金属与二维半导体界面的轨道杂化,将单层二维半导体MoS2的接触电阻降低至42Ω·μm,超越了以化学键结合的硅基晶体管接触电阻,并接近理论量子极限。该成果解决了二维半导体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关键瓶颈之一,以“Approaching the quantum limit in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contacts”为题,2023年1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31-4。硅基集成电路在过去60多年一直沿着摩尔定律的预测,朝着更小晶体管尺寸、更高集成度和更高能效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的限制,硅基器件的微缩化已经接近极限。最新的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预测,在2nm技术节点以下,以MoS2为代表的二维半导体将取代硅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新沟道材料。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是实现高性能晶体管的关键,特别是在先进工艺节点下。传统硅基器件利用离子注入对接触区域进行高浓度掺杂,通过接
喜讯:王欣然教授获得2022年第四届“科学探索奖”
2022-09-15 16:09 -
新闻资讯
热烈祝贺我实验室的王欣然教授获得2022年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附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
郑有炓院士: “科研就是爬过一山又一山,不断攀向新的高峰”
2022-06-13 11:23 -
新闻资讯
2022年6月新华日报、江苏省电视台、江苏省电台、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中心郑有炓院士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郑有炓院士是我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当前,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正迈入新阶段,已列入“十四五”规划。去年12月28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江苏省的南京和苏州两个分平台挂牌。“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郑院士说,第三代半导体是一种高能效、低功耗,兼具高极端性能和耐恶劣环境的新一代半导体战略性高科技,在推动社会信息技术化进程中,在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中,将与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其独特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我相信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在固态照明、紫外探测、新型显示、射频微波和功率电子等主要科技领域,有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研究就是要爬过一山又一山,不断攀向新的高峰。”目前,耄耋之年的郑院士,依然走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和团队正聚焦于研发Micro LED显示技术。他认为,“元宇宙”概念的运作,拉动
陆海教授和张荣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支宽禁带半导体pn结型EUV探测器
2022-06-10 15:55 -
新闻资讯
2022年5月30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报道了我中心的陆海教授和张荣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支宽禁带半导体pn结型EUV探测器。高性能半导体极紫外(EUV)探测器是新一代EUV光刻机、等离子体物理、太阳活动观测,以及系列大科学装置等领域所急需的关键部件。EUV探测器主要针对10-121nm极紫外谱段光波的计量与能量探测,由于EUV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穿透深度极易发生退化。因此,研制探测效率高、抗辐射能力强和温度稳定性好的新型EUV探测器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SiC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具有本征载流子浓度低、临界位移能高、可见光盲等系列材料性能优势,是制备新一代半导体EUV探测器的优选材料。我中心的陆海教授和张荣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创新设计出一种表面梯度掺杂诱导δn-i-p超浅结SiC二极管,并通过开发选区刻蚀、高温氧化修复与低温金属化工艺,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支宽禁带半导体pn结型EUV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5月以“4H-SiCδn-i-p extreme ultraviolet detector with gradient doping-induced
南京大学刘斌教授、张荣教授、施毅教授、王欣然教授等的研究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2022-05-25 9:56 -
新闻资讯
2022年5月23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我中心的刘斌教授、张荣教授、施毅教授、王欣然教授等合作完成的“三维异质集成MoS2 TFT高分辨Micro-LED显示技术”,经过评选入围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该技术的相关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施毅教授团队一天连发两篇Nature
2022-05-05 10:01 -
新闻资讯
转发“高分子前沿”有关“硬核,南京大学,一天连发两篇Nature”的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报道施毅教授团队一天连发两篇Nature.pdf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3
通知公告
05
11
学术讲座20241107
14
06
电子信息前沿论坛0614
24
05
电子信息前沿论坛0524
19
04
学术讲座0423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0085945号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