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年7月4日上午九点,来自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满怀期待的坐上了开往保山的大巴车,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他们将前往保山市、腾冲市和德宏州的多个红色基地开展学习体验活动。
一、游览红色基地篇
第一站——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馆
7月5日上午九点,同志们去到了第一站: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馆。
金鸡乡是云南滇西唯一的一个省级革命老区。金鸡村位于保山坝子东北凤溪山下,是保山坝子设置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古村。悠久的开发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各族人民深厚的爱国传统和民主情怀。
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馆是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到展览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高为19.145米的纪念碑坐东向西矗立在广场上。纪念碑顶端有颗象征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鲜红的五角星标志,异常醒目,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在展览室序厅里,这座圆雕寓意了重大历史意义。圆雕后面,一群进步青年聚集在一起的浮雕墙生动再现了保山金鸡“ 4·15”武装起义的场景。
1949年4月15日,中共保山地下党组织发动了“ 4·15”武装起义,打响了保山解放的第一枪,开创了保山民主革命的先河,标志着保山地下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秘密的个别发动群众阶段转入到公开的武装斗争阶段。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动员全县各族人民全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西进部队在保山的作战行动,迅速击溃国民党保安团等敌对势力,于1950年1月5日接管保山县旧政权,迎来了保山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通过参观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馆,党员同志们深入了解了“4·15”武装起义历史事件,在这里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本生动鲜活真实的历史教材。
第二站——保山烈士陵园
7月5日下午两点,同志们去到了第二站:保山烈士陵园。
从1921年到2021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隆阳大地涌现出有据可查的烈士159名,他们中有抗日军官陈宝祥、老红军吴福发、满门忠烈刘光及家人、见义勇为英雄余连利等各行各业人士,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英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英雄的保山儿女积极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生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党员同志们首先在张隽玮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保山烈士陵园重修碑记,然后自行游览,去了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最后同志们一同在纪念碑前献花、默哀,祭拜伟大先烈们。
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要发愤学习,为国旗添彩,为祖国争光。
第三站——松山抗战遗址
7月5日下午四点,同志们去到了第三站:松山抗战遗址
活动的开始由当地的抗战老兵讲述松山战役的历史,松山战役旧址纪念园里面有见证树、老干塘、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观景台、道人坪子、子高地、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等景点。随后参观整个遗址。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境内,顶峰海拔2019.8米,距县城32公里,东临怒江,地势险要,是著名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塞,被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松山大战遗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在松山入口处,竖立“松山战役遗址”纪念碑一座,记载着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松山顶峰海拔2200米,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难攻的雄关要地。1942年日军侵占滇西,松山由日军第56师团被称为“战争之花”的113联队驻守。日寇在松山构筑的阵地主要有松山主峰子高地、滚龙坡、大垭口、长岭岗(包括大寨、黄家水井、马鹿塘)四个能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组成。
松山战役是整个滇西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松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是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性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的战役。远征军先后投入了八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其空军地勤人员4万余人的兵力,历经大战十次,小战百余次。全歼守敌三千余兵(生俘9人,俘获军妓30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其中,第103师所属特、工两连伤亡殆尽,有的连队仅剩两人。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役,它铲除了日军设置在滇缅公路上的最大障碍。为夺取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选择这天在云南省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落成,揭幕仪式后,远征军老兵和远征军将士后人纷纷瞻仰雕塑群,并走进松山抗战遗址,重拾历史记忆。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为抗战英烈默哀、献花,表达深切的悼念。此次活动不仅让各位同志深刻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历史,更让同志们学习到了远征军不畏艰险、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
第四站——艾思奇故居
7月6日上午十点,同志们去到了第四站: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故居,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镇水碓村56号,占地面积229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1平方米,陈列面积300平方米,布局坐东向西,二层木楼,四合院,一层设陈列厅共30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地方本土文化特色为主,中轴对称形式,走马串角楼,整幢建筑均以红色调为主,同时引进西方建筑特点,中西合璧式。
艾思奇故居基本陈列展品有艾思奇的部分生活照片、留学时用过的绘图工具、部分著作、部分生活用品、相关证件、参加重大活动的电文、书信等。
在艾思奇故居内,党员干部们仔细观看了艾思奇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展示,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深刻感受了艾思奇同志的革命精神和理论贡献。大家纷纷表示要向艾思奇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勤于学习钻研,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第五站——和顺图书馆
7月6日下午两点,同志们去到了第五站: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古镇图书馆占地面积5577.34平方米,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较为丰富。1980年被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完整个和顺图书馆,让人深有感触的是它历史文化的深厚,丰富而多样的文化的自然融合,建筑外中内西的新颖,在惊叹于其中式建筑的气宇轩昂的同时,又不失为内部的精致所吸引。
在和顺古镇图书馆内,同志们欣赏了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浏览了图书馆的珍贵藏书和文献资料,感受了和顺人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传承,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和顺人民学习,爱护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第六站——滇西抗战纪念馆
7月7日上午九点,同志们去到了第六站: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占地22亩,总面积9492平方米,布展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内收藏各种抗战文物10万多件,其中展出1.8万件,不乏珍品、绝品。馆侧还建有10万多名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馆内一共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进、怒江对峙、绝对反攻、逐寇出境、祈愿和平六个展厅,涉及文物包括军用装备,战地战片及战地手工画稿等。展馆内每一个场景都严格按照第一次战争真实的历史情况、时间、地点、人物,利用浮雕蜡像,硅胶及多媒体电子设备再现真实的场景,系统而生动地再现滇西抗战及中缅战争史,展现了这部结束中国苦难危机的革命史。
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用千千万万英雄谱成的爱国篇章。可以说,这部历史的“血书”不单单属于保山,它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数百年来,腾冲人民以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一代代腾冲人民保家卫国、固守边关。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主战场之一的腾冲,曾发生最为惨烈的焦土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浴血奋战、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内,党员同志们认真观看了各个展区的展品和介绍,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深刻体会了滇西抗战的艰辛和伟大,缅怀了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同志们表示要向滇西抗战先辈学习,牢记历史使命,坚定爱国主义情怀,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贡献力量。
第七站——滇缅友谊馆
7月7日下午四点,同志们去到了最后一站:滇缅友谊馆。
中缅友好纪念馆是利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畹町桥的子项目之一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旧址布展而成。2006年为纪念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成功举办50周年,经畹町工管委研究决定,利用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旧址布置一个以中缅友好往来为主题的纪念馆。纪念内陈列内容以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和中缅联合勘界两件外交重大事件为重点,分六个部分:边关名镇、文化畹町;万塔之国、金色缅甸;边民联欢、胞波情深;友好交往、和平往来;划定边界、缔结条约;互利合作、共享未来,纪念馆的陈设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缅友好交往的伟大历程。
二、学习讨论篇
第一次学习讨论
历时7个小时,同志们终于到了保山市,由于已经是傍晚时间,7月4日当天同志们就没有去参观红色基地,而且开展了一次游览前的学习讨论。办理完入住以后,同志们聚集在酒店大厅分享了自己对此次红色之旅的期待和一路上过来的所思所想。而后举办了一场读书交流活动。首先是同志们自由阅读30分钟,分享交流环节,同志们纷纷分享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书的心得体会,其中郭林江、周子桢、周娇和李莹莹同学进行了有关心得的发言。
郭林江同学在分享中谈到了她对于《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思考。她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如推广垃圾分类、倡导节约用水等。她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为绿色生活而努力。
接下来,周子桢同学分享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心得。她认为,文明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深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我们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周子桢鼓励大家在跨文化交流中主动学习,消除偏见和误解,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周娇同学分享了她对《写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贺信》的心得。她表达了对残疾人福利工作的赞扬和支持,同时提出了学生群体应该加强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群体的建议,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的需求,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实现共建一个包容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李莹莹同学分享了她对于《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紧要的位置》的心得。她认为,纪律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良好发展的关键。李莹莹提到了个人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将守纪律放在更紧要的位置。她强调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和自我约束的必要性。
这场读书交流活动展示了我校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她们以自己的视角和经历,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展现出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将激励着她们在未来为建设美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是学生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解,也是学生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我们期待着更多这样的青年学子能够走出校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活动结束后,同志们表示,这次读书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增强了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自己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党支部同志们的思想成熟和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学生们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我们相信,青年党员同志将成为建设美好社会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二次学习讨论
参观了许多的红色学习基地后,红色之旅小队来到了德宏芒市,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志们在芒市开展了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读书交流会,邀请了四位同学进行了读书心得的分享。
王婷同学表示,必须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她说,她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多种树植花少制造垃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兆能同学接着分享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他认为本段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万兆能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去。他说,他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成玉同学紧接着分享了《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本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8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强军目标和强军之路。李成玉同学表示,应当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防意识,积极参与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春华同学最后分享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李春华同学说,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她深刻认识到了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李春华同学表示,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她说,她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多种树植花少制造垃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此次读书心得分享会,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还受到了思想教育和精神鼓舞。大家表示,要以此次读书心得分享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终篇——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这五天四夜的旅途中,我们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赶路,虽然舟车劳顿,但同志们在整个旅程中都精神饱满,我们不仅游览了云南保山和德宏的大好河山,体会了不同州市的风土人情,还参观学习了多个红色学习基地。红色资源见证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凝结着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红色之旅可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遗存、革命先辈和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催人奋进的精神能量、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拓展红色风貌的宣传路径,让红色文化融入到我们日常点滴之中。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