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强化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技术指导体系,提升红树林保护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性与专业性,12月13日至16日,“2024年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研讨会”在翔安校区顺利举办。会议以“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管理”为主题,来自全国各省市红树林保护地、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NGO组织近100人参与会议交流。
参会代表合影
14日至15日,研讨会共举行14场报告,国内红树林领域的管理者、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工作者围绕红树林政府机构和体制机制建设、保护修复与管理情况、科学研究和标准技术研发、各地实践案例分享和科普教育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视野从国内拓展到国际,交流单位涵盖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单位和公益平台等不同机构。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全面介绍了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工作,他表示,未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持续推进建设工作,促进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与联合行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文卿着眼国内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总体状态和存在问题,开展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专题讨论。深圳大学研究员周海超分析了各大洲相关政府和主要研究机构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视角与策略,以及各国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陈鹭真围绕当前关注热点蓝碳,系统介绍了滨海湿地蓝碳储量、碳汇监测评估及蓝碳交易方法学和标准,分享了红树林蓝碳典型案例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鲍达明、王文卿、周海超、陈鹭真作报告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水柏年、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黄冠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金兰和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邓秋香分别以典型的红树林保护地为例,介绍了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红树林管理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考,以图、文和视频等形式分享了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和保护管理经验。
水柏年、黄冠闽、林金兰和邓秋香作报告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孙莉莉通过深圳湾十年红树林保护的数个实践案例介绍了红树林基金会的红树林保护实践工作;红树林基金会湿地教育总监滕云分享了伦敦湿地公园、台北自然公园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三个湿地教育中心优秀案例,介绍了什么是湿地教育CEPA以及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情况;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主任刘毅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范敏也分别分享了我国红树林宣传和科普能力建设、我国社会化公益平台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公众教育工作思考与建议。
孙莉莉、滕云、刘毅和范敏作报告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在提问环节就关注的问题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15日晚上,会议设置了专题交流与讨论,参会代表围绕红树林保护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有害生物治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
参会代表学习交流
16日,参会代表考察了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和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典型的红树林保护地。
考察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考察泉州湾河口湿地
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会议是面向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工作者“量身打造”的会议,至今已举办四届,有效提升了我国红树林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学保护管理红树林意识,并充分交流了国内外先进、前沿的技术理念,有效助力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本次会议由中国湿地保护协会、福建省湿地保护中心和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主办,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承办,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生态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了阿里巴巴公益和淘宝天猫·家享生活行业的支持。
文 |郑陈娟
图 |郑陈娟、史芳等
责任编辑 | 王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