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校区环境与生态学院A210

联系电话:0592-2189656

传真:0592-2185889

E-mail:zhengcj@xmu.edu.cn


实验室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实验室管理 >> 实验室新闻

青蓝论坛第十五期 土壤-植被协同演进机制在生态修复中的指导意义:想法与分享

发布时间:2023-05-26

5月24日下午,第十五期青蓝论坛在金泉楼一楼咖啡厅举办。本期论坛的报告嘉宾为环境与生态学院钟宏韬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土壤-植被协同演进机制在生态修复中的指导意义:想法与分享”。论坛吸引了20余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陈宇新副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6C847

钟宏韬首先介绍了自然生态演替过程中土壤与植被是协同演进的基本原理。他指出,土壤的养分赋存状况随演替过程而发生变化,不同植物也会相应地发育出与之适应的养分捕获策略,尤其是对磷营养的捕获,以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他以自己在西澳大利亚进行的矿山生态修复实验为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物对磷素循环和利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未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67177

接着,钟宏韬阐述了土壤-植被协同演进机制在生态修复中的指导意义。他认为,生态修复尤其是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通过人为手段促进演替发生的过程,并为最后建立具有自维持力的生态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结束后,钟宏韬与现场观众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钟宏韬的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方法新颖、视野开阔,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青蓝论坛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我院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交流思想、促进合作、共同成长的契机。


人物名片:

钟宏韬于2017年获得新西兰林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西澳大学主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并于2022年12月加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主要研究兴趣:土壤与植被协同演进过程中的土壤磷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植物互作、矿山生态修复。


图/林泽瑾

文/安旭鹏

责任编辑/陈宇新


上一条:李振基教授等编著的《福建植被志》荣获35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下一条:中科院院士陶澍做客“南强讲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