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校区环境与生态学院A210

联系电话:0592-2189656

传真:0592-2185889

E-mail:zhengcj@xmu.edu.cn


实验室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实验室管理 >> 实验室新闻

实验室陈鹭真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在《Tree Physiology》

发布时间:2018-11-26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生态学院陈鹭真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邓传远课题组合作,运用热扩散式茎流仪对两种海桑属红树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进行监测,结合木材解剖,对茎流速率的径向分布格局做出解释,报道了被子植物纹孔状态对于实际水分运输策略的影响,相关成果“Anatomical

explanations for acute depressions in radial pattern of axial sap flow in two

diffuse-porous mangrove species: Implications for water use”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发表在生态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Tree Physiology》上。

红树植物适应于高盐和厌氧的潮间带环境,发展出高效的水分利用策略。但由于受严苛的野外条件限制,我们对红树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与水分运输及其相关的木材解剖特征知之甚少。该课题组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的两种年龄相同、生境相似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和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进行研究。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植物液流的径向分部格局,结合原位解剖实验观察木材的解剖特征,研究发现两个物种的茎流速率由木质部外到内显著降低。木质部导管中较高的径向阻力是导致液流集中在木质部外侧、茎流速率由外往内降低;纹孔堵塞情况的不同导致了两物种不同茎流速率径向分布格局;较低的径向阻力使得无瓣海桑茎流速率的径向衰减幅度小,无瓣海桑植株的耗水量更高。

该第一作者为2014级硕士研究生赵何伟,陈鹭真和邓传远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071 和31270581)和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5009)的共同资助。

Reference: Zhao H, Yang S,

Guo X, Peng C, Gu X, Deng C*, Chen L*. Anatomical explanations for acute depressions

in radial pattern of axial sap flow in two diffuse-porous mangrove species:

Implications for water use. Tree Physiology, 2018, 38(2). DOI: 10.1093/treephys/tpx172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treephys/article/38/2/276/4811927

上图. 两种植物液流的径向衰减和木质部纹孔堵塞状况

返回

上一条:国际专家赴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考察并召开研讨会
下一条:实验室黄凌风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