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深入发展,落实东南亚研究机构协同机制,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于2024年12月20-22日主办“东南亚研究第一次跨校联席会议暨区域国别学发展思路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等10所高校的东南亚研究机构负责人、教师,以及特邀嘉宾代表齐聚厦门,共同协商跨校合作联席机制。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党委书记邱旺土主持。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吴超鹏首先对九家兄弟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回顾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各联合单位在东南亚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期盼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确保联合增效最大化,组建全国东南亚研究协同网络,携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地,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潘越教授宣读有关文件的具体内容和联席单位名单,并对文件精神作了传达。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院长高艳杰教授,做了学院东南亚研究发展和联席机制倡议的汇报。高艳杰介绍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在 “在地化”研究、大数据平台、国际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10所东南亚研究机构协同合作发展的思路。
在会议主旨发言环节,特邀嘉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主要以东南亚研究为例,探讨了区域国别学建设过程中的共识与新共识。翟崑认为区域国别学一是要遵循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贴合中国的大国成长之路;二是要注重交叉性、在地性、实践性的统一,以确立学科属性;三是要遵循学用相生之道,共建良好的学术生态。
特邀嘉宾、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范宏伟教授从边境学的视角对区域国别学与东南亚研究做出了深入的探讨。范宏伟梳理了中国边境学的发展历程,同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边境的功能与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议研讨分别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张淼副教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讲座教授周桂银教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冯立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牛军凯教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卢光盛教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鞠海龙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苏莹莹教授、深圳大学大湾区-东盟研究中心(新加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淑飞特聘副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院长陈国保教授、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执行院长庞卫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孙建党教授等紧密围绕各自院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服务、对外交流、数据库建设等核心功能进行讨论,并就现阶段区域国别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展望。
区域国别学发展思路研讨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系副主任王昭晖副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教授江振鹏、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李峰、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讲师李赛林、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思琦、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睿、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薛松分别就国内区域国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更加贴近实际的角度为十家兄弟单位共建融合提出宝贵建议,真正实现科研、教学上的资源共享。
圆桌会议环节,与会学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深入讨论如何建立共同目标,将合作贯彻落实。共同希望逐步开展中小型、专题性的联合研讨会;通过利用国内、国际合作的资源,实现学术层面的信息共享;在教学上实现课程共享,共认学分,促进各单位的访学与交流等,最后并就会议讨论如何转化为可实现框架的美好愿景进行了畅想。
在会议闭幕式上,高艳杰院长对各兄弟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东南亚联合研究平台未来的发展需要各方拥有更加明确的共同目标,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应是具体落地实现本次会议讨论达成的共识,并殷切希望东南亚研究联席平台能够真正进入共建、共享和共融的合作轨道。
文:秦洋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