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西浦慧湖药学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家及行业重大需求,执着攻关创新,学院科研人员近四年已发表期刊论文50余篇,在Nano Letters、PNAS、Cancer Gene Therapy、Molecular Neurobioloy、One Health、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以下为部分科研成果的进展及报道:

科研成果 | 汪嘉琪课题组基于分子模拟与人工智能揭示“超微蛋白“聚集规律

科研成果 | 汪嘉琪课题组基于分子模拟与人工智能揭示“超微蛋白“聚集规律

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助理教授汪嘉琪博士联合西湖大学、清华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ACS Au发表了关于“超微蛋白“(即短肽)聚集理论的研究论文:Aggregation Rules of Short Peptides。该研究系统揭示了16万四肽及320万五肽在中性水溶液中的聚集规律及聚集体形貌形成规律,为发展多肽药物及多肽医药功能材料(如抗菌水凝胶、药物递送系统、免疫佐剂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海量的聚集多肽候选序列库。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王牧教授科研团队发现未折叠蛋白质反应的新保护机制-PERK介导SRP14泛素化降解,缓解内质网应激压力

科研成果|王牧教授科研团队发现未折叠蛋白质反应的新保护机制-PERK介导SRP14泛素化降解,缓解内质网应激压力

真核生物中,大约40%的蛋白需要在内质网中进行合成、折叠、成熟及转运。在多种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内质网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负荷超出细胞的处理能力并导致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诱导一种进化保守的适应性机制来维持蛋白质稳态,即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在衰老、肿瘤及病毒感染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发现抑制Burkitt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新药物——刺五加苷E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发现抑制Burkitt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新药物——刺五加苷E

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虽然当前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BL的高复发性和难治疗性使得患者的治疗选择依然有限。因此,对其疗法的改进和新型低毒性药物的开发变得尤为紧迫。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 | 凌成秀课题组建立PM2.5和臭氧的联合时空模型,发现在美国加州地区影响两者的异同因素,时空相似性及其地区聚集模式

科研成果 | 凌成秀课题组建立PM2.5和臭氧的联合时空模型,发现在美国加州地区影响两者的异同因素,时空相似性及其地区聚集模式

随着气候变化的变迁,多种空气污染物的同时暴露对人类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为识别细颗粒物 (PM2.5) 和臭氧 (O3) 的共同驱动因素及其时空相似性,西交利物浦大学慧湖药学院凌成秀课题组就此建立了基于log Gaussian-Gumbel的贝叶斯分层联合模型。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 | 阮刚博士团队开发新型纳米药物制剂可实现超高载药率、超高胶体稳定性以及快速且完全的溶酶体响应释放

科研成果 | 阮刚博士团队开发新型纳米药物制剂可实现超高载药率、超高胶体稳定性以及快速且完全的溶酶体响应释放

纳米药物制剂相较于游离药物而言,可以帮助解决游离药物一些固有的缺陷,例如:水溶性差、半衰期短等。但是多数现有的纳米药物制剂存在着载药率低的问题(低于10%),这就导致使用大量载体材料,可能引起全身毒性并为降解代谢带来额外负担。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开发一种基于DNA适配体治疗p53突变癌症的PROTAC新技术

科研成果|吴思晋课题组开发一种基于DNA适配体治疗p53突变癌症的PROTAC新技术

我们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子模拟方法阐明了p53蛋白关键突变R175H对于蛋白结构的影响机制,以模拟结果作为引导,采用指数富集对配体进行系统进化(post-SELEX)的方法,理性设计了p53的新型高性能DNA适配体p53m-DA,对于p53-R175H突变型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更多阅读
科研成果 | 王牧教授团队揭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前列腺癌迁移机制的全新联系

科研成果 | 王牧教授团队揭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前列腺癌迁移机制的全新联系

前列腺癌是男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五年生存率仅有31%左右,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中晚期前列腺癌的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特质,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因素。面对这一棘手的健康难题,科研界正在不断拓宽治疗思路。

等多阅读
科研成果 | Shining Loo课题组发现多肽作为人参活性成分的可能性

科研成果 | Shining Loo课题组发现多肽作为人参活性成分的可能性

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参肽作为潜在的活性成分。人参肽是一种含有二硫键、能够渗透细胞且具有蛋白酶稳定性的微型蛋白。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肽可以协调多个系统以应对压力并恢复稳态。它们具备多靶向特性,在细胞外和细胞内蛋白上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由压力引起的损伤。

更多详情
科研成果| Shining Loo课题组发现快速氧化折叠含半胱氨酸肽和微型蛋白的方法

科研成果| Shining Loo课题组发现快速氧化折叠含半胱氨酸肽和微型蛋白的方法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介绍一种新颖的有机氧化折叠策略,可以在极性无水溶剂中加速二硫键交换速率,快速产生正确折叠的微型蛋白。与传统的水相氧化折叠策略相比,加速率增长高达113,200倍。

更多详情

更多科研成果进展请扫码访问药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