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9-03-03     字号: [小] [中] [大]

信仰对个人具有三大正的效应
    1.心理效应
    宗教在本质上是“作为为了适应我们心灵上的种种需要与渴望而须得满足的一种要求”(席勒,1986),自我慰藉以求得心理平衡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宗教最主要的心理功能。或许宗教在满足人的理想或价值需要方面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它确实可以使人的精神免于崩溃,调节信教者的失落与愤懑(宋广文,1996)。许多研究发现,宗教具有重要的心理社会保障功能,可以削弱不利事件对有宗教信仰者主观福利的负面影响(阮荣平等,2015;Ellison,1991;Strawbridge ea al.,1998)。尹可丽(2006)发现,参与佛事活动给老年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娱乐和休闲,可以缓解来自生活的压力和焦虑。Smith and McCullough(2003)运用Meta-Analytic方法在147个独立研究中检验了宗教信仰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宗教信仰越虔诚,信教者消极情绪的水平就越低。
    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助力(Isen,2004),从这个角度来讲,宗教信仰的心理效应能够为个体引致更多的正向资本。
    2.个体资本效应
    自律和克己几乎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特征。但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消极遁世,而与财富创造格格不入。相反,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1。新教伦理一反传统教义的清规戒律,极力鼓励人们获利,并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Weber,2001)。在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看来,通过勤俭劳动积累财富不但符合上帝的旨意、是合法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无可指责的。这种在上帝感召和指引下的艰苦奋斗、克己自律、将财富创造和个人价值实现视为一体的信念,无疑是非常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McCleary and Barro,2006)。
    不仅仅是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也主张两世吉庆说,鼓励现世积极生活,把改善现实生活的勤劳奋斗看作穆斯林的积极天命。《古兰经》和《圣训》中充满了穆斯林今世积极进取后世永享天园的警句: “人啊!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你将看到自己的劳绩。”(马坚,1981)
    即使给人以超脱世外、远离红尘等刻板印象的佛教,如果深入研究佛教教理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其实佛教并不主张贫穷而远离财富。尽管财富不具有终极意义,不能储蓄金银财宝也是佛家戒律之一,但在大乘佛法中,财富具有现世的合理性,其不仅是身命基础以及解脱成佛的资粮,同时也是广行布施、 广种福田的物质基础(曹晓晨,2013)。
    总之,中国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几乎都包含着合理获取财富的思想。与普通人相比,宗教信仰者往往并不把财富创造当作最终目的,而是将其视为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并且,遵从“上帝”或“主”等宗教圣者的教诲,勤俭自律,以期积累更多的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为获取财富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宗教信仰将为个体引致更多的正向资本。
    3.社会资本效应
    大量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者会通过宗教的组织网络构造宗教社会资本(Idler and Kasl,1992;Ellison,1991; Finke and Stark,2000;Chen,2010),因而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功能(Lelkes,2006;Dehejia et al.,2007)。Choi(2010)发现基于宗教的社会资本十分有益于民族社区内小微企业的发展。基于中国的宗教分析对此也有所论证,如阮荣平和刘力(2010)指出,相对于非信徒而言,信徒的财产赠与、劳动给予、信贷施与、财产汲取、劳动汲取、借贷接受等水平更高。这种宗教网络关系能够给个体引致正向资本,有利于宗教信仰者的事业发展和社会等级的提升。

 

 


在中国,基督教即指新教。

中国以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或称上座部佛教)仅集中于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

公正、乐业、财富也是中国许多民间信仰的精神诉求,如信仰财神、关公等。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