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熊彼特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15     字号: [小] [中] [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由“城市蔓延”带来的城市病问题日益加剧,为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城市主义”和“智慧增长”运动开始兴起,智慧城市理念初具雏形。2008年底,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并进一步将智慧城市作为这一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将各类智能感应器、传感器等嵌入到建筑物、电网、公路、桥梁、供水系统、大坝、供水系统等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实时动态感测城市中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运行中的关键信息,进而运用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对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精细和动态高效配置,最终实现城市中生产活动、公共安全、民生、政府服务等的智慧式治理和运行以及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是传统城市演变发展的新形态,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社会科技进步和组织变革的重大创新,重大创新将会驱动城市跃升到高级形态。结合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智慧城市可以理解为融合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在内的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综合创新。具体如下:

技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将各类传感器、智能监控设备等智慧因子应用到城市企业生产活动中,对企业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实时动态采集与企业排污活动密切相关的大气、水、能源等各种资源信息,智慧感测并自动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等。企业传统的排污和治理方式由此变革为智慧治理模式。

产品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传统产品中,提高了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顺应环境净化与生态优化而实现企业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

市场创新:智慧城市的新经济发展需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从而开拓了以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为需求主导的新兴市场。而且这些产业的兴起又会带动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催生更多以人才、技术、知识为导向的新兴经济增长点(邓雅君和张毅,2013)。于是,智慧城市下的创新行为将愈益挤压环境污染产业的空间直至驱逐之。

资源配置创新:智慧城市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SON/IPV6技术、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全方位和实时感知城市(具体到本文的焦点即是企业生产和运营活动)发展动态,以构建城市发展动态大数据库,并对收集到的大数据运用云计算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以供经济主体决策之用。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量、需求偏好等需求模式,实行连续实时的动态监控,调整和改变当前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以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实现企业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资源的灵活调度,不断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组织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变革传统产业和企业中的组织管理形式,促使其向科学管理、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向智慧治理转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的资源浪费。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