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贝克尔、明瑟为代表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理论中的教育投入对工资或劳动市场产出的影响做出了深刻的解释。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有显著的影响,。有些学者也证明了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健康、营养与劳动生产率或工资报酬的关系,呼吁重视劳动力的健康投资,提供劳动力营养供给。然而,在传统的工资决定方程基础之上,虽然大量研究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和培训能显著地影响工资收入,但是工资收入还有很大部分的仍未得到有效的解释。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力身上的资本,它不仅包括对劳动者教育、培训,劳动者的健康,甚至性格、道德品质等影响着劳动者的微观资本也应该被包括在其范畴之中。因此,人力资本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人力资本中认知技能之外的能力——非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是指个体的社会性技能、自我约束能力和其他一些决定成功与否的能力,这些能力不能直接观察,但对成年后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市场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非认知能力在现有研究中却普遍受到忽视,这限制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发展。事实上,非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一样,对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前景都显示了重要的作用。非认知能力常与行为心理学框架下的人格特质有关,而人格是个体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人力资本中重要的、潜在的微观基础。人格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因而会影响劳动力市场表现。由于人格特征的差异,来自不同代表性家庭的子女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其劳动生产效率将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更具耐心、风险容忍的个体而言,其更能够承受技术吸收与创新所引致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外生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内生技术的创新能力上,具有这部分人格特征优势的个体将表现得更为出色。即使考虑到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初始条件的相似性,非认知能力仍会对不同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行为特征、工资绩效产生深刻影响。此外,从人格特征与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上,部分文献也探讨了人格特征对于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等人力资本变量影响效应的转化效率。因此,在经济学中常常用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来衡量非认知能力。探讨人格特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国外尤其是美国对此的做的研究较多,从对人格特征的测度和经济模型的严格设定都是当前研究该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国内研究目前尚浅,已有学者开始研究了人格特征对股票投资的影响,我们在研究此类问题的时候也需要结合本土文化特征对其做更加详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