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阅读《中国经济革命》一书,书中关于近代工业区的建立及其成因、不同的增长期等都有详细的阐述。就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有关工业区建立的一些收获。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亚洲最大、最贫穷的国家逐步摆脱贫困进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乡村工业在当代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为数亿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收入,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助力经济的高增长…乡村工业生产的低成本产品不断供给着世界市场,为中国出口驱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中国乡村工业的研究,现有文献专著多数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出发点,而很少有学者将传统的经营实践与当代经济增长关联起来。书中主要以河北高阳纺织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作为研究来考察其中的关联。
在推动近代高阳纺织工业工业勃兴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私人企业家和日本以放宽信贷条件供给原材料的出口推进计划。结合当代经济发展原因,相信大家对前面两个因素比较熟悉,而对日本出口推进计划有所陌生。下文将对这三个原因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政府政策促进,主要是以袁世凯为首的乡村织布工业计划。清末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时华北地区正遭逢严重的经济危机: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而华北平原地区的土壤很适宜种植棉花,因此,棉纺织品收入成为补充农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引起了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农村纺织业衰落就是这些变化的后果之一。清末最后10年,为应对危机,政府在直隶执行了一系列实业促进政策,目标是进口替代和劳动力吸收。这样,乡村工业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有效地与洋货进行竞争;同时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乡村的生活水平。其中,袁世凯效仿日本进口替代计划而执行的乡村织布工业计划影响尤其重要。创办服务于振兴民族工业的新式组织-直隶工艺局,设立学校和实习工厂,学习、使用日本的技术等。尤其是织布工业核心新技术-铁轮织机的引进,极大推动了当地生产率的提升,也为适应新技术转化而推动劳动组织模式的结构变化、新型工商业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第二,日本的出口推进计划。从一开始,高阳的贸易就陷入全球经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铁轮织机的引进,织工培训,织布使用的纱线几乎都源于进口。日本棉纱制造商拥有高阳市场的70%,日本供给原料的信贷在织布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阳工业的兴起与当时日本的出口计划相一致。日本重要贸易公司-三井洋行在天津建立的分支机构,直接以赊销方式向当地的纱线庄销售棉纱。这种信用方式扩大到当地批发商,他们以同样赊销的方式卖给客户,包括高阳的企业家们。这使得企业家有能力以有限的资本去发展生产。
第三,高阳企业家们的精神。华北一些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企业家传统,但没有迹象显示在距离它们不远并且有着共同文化的其他地区有同样的企业家精神。高阳企业家精神以及当地其他体系的相似的企业家传统,并不是一些定义模糊的文化特征结合的产物,而是当地商业和同业体系历史发展的结果。第一代企业家们把新技术与新的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创立了新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工业区。他们大胆投资开创新的企业,是资源的关键组织者。这些符合熊彼特所阐释的企业家形象的个体开拓者,探索了在当时经济状况下进行技术和经营革新的可能性。后来的企业家们受先辈的鼓舞,继续传承着这种精神。
合理的制度环境、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当时特有的外部环境等都促使了高阳作为近代棉纺织核心的工业孕育而生。联系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已有的工业企业发展原因是可以有效借鉴并助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比如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等。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大量阅读经典理论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时期的特点、原因等有所掌握。接下来,我将对乡村工业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和分享。
参考文献:(日)顾琳. 中国的经济革命[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