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各景区游客人潮涌动的景象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不少游客滞留在华山、八达岭长城等地,黑车、黑导游也不时被曝光。这些假日经济的“副产品”并没有掩盖吃住游娱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地方政府对圈地建景区的热情始终高涨。
在经济压力下行的当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绿色经济增长点,对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不小的促进作用,百姓也希望搭上假日经济的快车,能早一点富起来。
然而,假日经济不仅仅是圈地建景区这么简单。将景区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消费体验才见真功夫。如果一哄而上,却不能提供舒适的消费体验,精良的休闲产品,假日经济只会昙花一现,没有消费者愿意拿钱买罪受。
假日消费早已进入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完全可以用脚投票,一地的体验不好去另一地,国内的体验不好去国外。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的推动下,好事坏事都可以传千里,网络的力量可以将一条籍籍无名的公路捧成“网红”,也可以让一只大虾毁掉整个城市努力塑造的好客形象。
国内的消费者越来越富裕,审美眼光也越来越高。短期挣快钱的假日产品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假日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显得愈发急迫。如果还把旅游当成一锤子买卖,把游客当成待宰肥羊,是不可能通过假日经济促进一地长远发展的。
推动假日经济尤其要注重前期规划。在目前的休假制度安排下,旅游、休闲、娱乐的人数不可避免地呈现潮汐状波动,对假日市场人数要有充分预估,既不要造成闲时资源的浪费,也不要造成忙时的人满为患。
避免同质化竞争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各地蜂拥而起的仿古小城、玻璃栈道已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文创产业的低水平重复也很难让观众掏出钱包,国庆期间电影票房之惨淡即是明证。
当然,假日经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公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越来越高之时,哪儿能提供有效舒适的供给,哪儿就能成为占领这块消费洼地的经济高地。
当下,人们的旅行方式已经从观光看景为主的“走走走”和购物为主的“买买买”,发展到以休闲度假体验本地生活为主的“慢慢慢”。自由行、深度游、周边游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方式。无论是线上旅游电商还是线下的旅行社,都针对这一消费升级寻找着方向。
“半个性化定制”服务便是重点之一。国内多位在线旅行网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高端深度游、主题游产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由此,途牛网方面介绍推出的缤纷主题游,包括极地探险、户外拓展、特色游学、医疗体验等,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并且销量可观。
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旅游电商平台“去中介化”的趋势明显。这一做法让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直接链接,相较于旅游中介提供的旅游产品而言,价格、信用是很大的优势。
携程旅行网则在今年推出了几十万条国庆相关产品,不少是联合航空公司、景区、酒店、银行推出了天天特卖,也激发了手机端用户的购买热情。该网站公共事务部经理殷文捷说,目前的数据来看,一些热门线路已经收到万人报名,国庆长假将组织多个“万人游”活动。此外,“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也迎来一年中仅次于春运的价格峰值,尤其是黄金周的头尾时间段,热门方向机票一票难求,“错峰出行”便成为不少电商平台促销的重头戏。
不难看出,今年多家在线旅行网站打出“半个性化”定制、平台“去中介化”提服务品质以及“错峰出行”促销的三张牌,来获取假日经济的红利。但是,目前国内旅游产品包括个性化定制游才刚起步,用户体验、产品细分还具备很大的成长空间。依托电商进行的个性化定制旅游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