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红利:该庆幸还是反思?
发布时间:2016-12-29     字号: [小] [中] [大]

    从上月底起,新一轮雾霾天气已持续十多天,不管是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与以往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气象部门预测,雾霾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减轻雾霾的危害成为热门话题。一些精明商家瞅准这一商机,大打“雾霾经济”牌,各种“防霾”产品卖得热火朝天。

    网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才56个;到2015年底,空气净化器品牌多达近700个。2015年,我国的空气净化器销售量达到650万台,市场规模约为140亿元,预计2016年,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可能达720万台、180亿元。

    雾霾难题没有解决,雾霾经济应运而生,各种防霾口罩、净化器销售火爆。

    更大的市场机会来自政府的空气治理行动。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三大区域地区和九大城市群,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同时,国务院9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经济上预计可拉动GDP增长2.39万亿元,其中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产值将增加1万亿元以上。有乐观者判断,这将催生和带动多个高达百亿的细分产业组成的空气治污产业群。

    讽刺的是,在雾霾最严重的12月20日,清华大学主办“雾霾经济学研讨会”,结果外地的代表一大半没来。有飞机降落不了的,有高速公路封闭的,有出了高铁站身体不适返回的。

    可以这样说,一场雾霾拯救了一个产业,但这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某环保组织测算,过去5年来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仅公众健康损失已超过6000多亿元。这还仅仅只是显性雾霾损失,雾霾对精神、心理、情绪等隐性影响,是用经济的手段无法测量的,而其影响却无时不在。

    与空气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的庞大经济损失与健康威胁相比,防治污染催生的经济收入大大入不敷出。雾霾很轻,代价却异常沉重。本质而言,雾霾天气就是一个生态的灾难,无论从中产生怎样的天量商机,都不值得“庆幸”。雾霾红利暴增已经敲响了生态治理的警钟,事前预防远远比事后修补更为重要。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