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段点击率很高的视频:一位德国大叔在eBay上买了两把中国产仿冒世界知名军刀品牌的山寨军刀,想通过各种测试证明这种山寨货质量不好,并以此呼吁大家抵制假冒产品。然而出乎其意料的是,经过他各种疯狂的暴虐,其中一把不堪折磨坏掉了,而另一把则几乎完好无损,依然坚挺。最后这位大叔感叹,中国山寨货原来也有质量如此高的东西,同时疑惑到:为什么中国人不用这么好的钢材,制造自己设计的刀具?
其实,德国大叔的疑惑很有代表性,许多被中国假冒产品困扰的国外知名品牌,都曾发出过类似的感叹,但其对中国山寨货质量的认可,决不是对山寨行为的认同,更多的是对山寨产品的不解与可惜。除了哀其不幸,对本已具有很高技术水平和能力却走上山寨之路的中国企业,最直接的情感还是怒其不争。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而社会舆论也有一种不良道义倾向,认为有形财产私有,无形财产共享。这种以减少产业发展成本为出发点,对无形知识缺乏尊重并企图对其进行无偿占有的文化心态,导致了山寨产品的盛行。
为了治理山寨现象,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大众思想观念取向似乎并没有根本改观,这一方面显示了不良文化心态有着很强的延续惯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现有的产业政策对创新鼓励的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社会氛围。
山寨产品能泛滥一时,却没有活一世的机会。从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规律分析,山寨行为是一种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赔本买卖。如若摆脱不了仰人鼻息、为人作嫁的生存状态,山寨产品何谈尊严?认识到这一点,怎样对待山寨,方向就明确了。针对山寨行为的消极性,必须依法打击治理,加大惩处力度;而对于山寨中所体现出的积极因素,则要引导其走上正途,把聪明才智用到研发创新上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这样的“中国制造”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