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我校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和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这是全球首个在发展中大国开展,企业和劳动力双向匹配的大型入企调查。
会上,CEES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主任、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2015-2016)》作了详细介绍。该报告表明,中国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手段,并依托政府创新补贴,实业产业升级优化,来应对劳动力成本带来的挑战,中国正在经历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节点。
据了解,该报告由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共同开展。在程虹等学者的共同发起下,在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心具体执行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调查。调查包括东部广东和中部湖北两大制造业大省,涉及1208家企业和11366名员工。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为4216元/月(635美元),是美国的20%(3099美元),高于马来西亚(538美元)、泰国(438美元)、越南(206美元)、印度(136美元)等新兴市场国家。对于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而言,广东制造业员工的实际工资在2014年至2015年增长了8.3%,高于2013年至2014年增长的5.8%。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为5276元/月,较高中学历员工(4168元/月)高27%。中国劳动力市场趋紧的一个结果是高离职率,跟踪调查显示,2014-2015年员工离职率为26%。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员工的工资上涨趋势还没有看到停止的迹象。其中,大学生工资并没有如社会传言那样不如农民工,学历与收入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大学学历越来越不值钱”的论调并没有充分的数据支撑。
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调查发现,广东制造业企业的总人数,在2013至2014年间下降了2.2%,2014至2015年间下降了6.3%;湖北制造业企业的总人数,在2014至2015年间下降了3.3%。员工人数的下降主要集中在非技能型劳动力。应对经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企业最有可能先“抛弃”非技能员工。
调查数据还表明,除调整劳动力结构,企业还可转向使用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等资本更密集的技术。全国有8%的企业使用了机器人,其中广东为10%,湖北为6%,44%的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价值占设备价值总额的17%。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发布会上表示,CEES报告提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更加全面的真实现状和发展图景,体现出持续进行“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巨大价值,这一调查将为实证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原文链接:
http://whuzq.whu.edu.cn:8080/system/site/column/news/addnews.jsp?newsposition=news&treeid=1201&wbcontentid=2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