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星星”应该怎么评,我们不妨看看与酒店业非常接近的餐饮业的“星星”怎么评。众所周知,餐饮业有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就是米其林的星级评价标准。凡是有米其林“星星”的餐厅,都成需要提前很久预约排队才有可能吃上的热门餐厅。而且有了米其林“星星”的加持,价格即使卖到三四千一顿人们也照样趋之若鹜。米其林对餐厅的星级评价如此之成功,那么到底是怎么评出来的呢?其实米其林的餐厅星级评价,并不是政府做的标准,而是一家轮胎企业从1900年开始做的旅行小册子——也就是米其林指南。米其林指南之所以做了这么多年仍然经久不衰,就在于一直恪守匿名造访、独立评审、精挑细选、每年更新、标准一致五项承诺。评审员们在匿名状态下造访餐厅和酒店,并和普通顾客一样提前预定座位、点菜、就餐、付账。评审员们依据其品尝到的盘中的食材、准备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创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和烹饪水准的一致性这五条标准匿名评审,多位评审员在一年内多次造访同一家餐厅后,经过集体讨论,决定是否授予餐厅“星星”。为什么人们相信米其林指南,相信其评价的星级餐厅确实名副其实,原因很简答,就在于其评价是中立客观可信的。米其林的“星星”,是多名匿名评审员同普通消费者一样去消费、去品尝而得出的结论,是一年之内多次造访得出的稳定可靠的结论。米其林指南每年都会更新,也就是被评上米其林星级的餐厅随时都不能松懈,因为一松懈来年“星星”就没了,那么对餐厅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米其林的“星星”是依据政府的标准码?完全不是,就是非常市场化的评价标准。米其林的“星星”是政府派出人员去评定的吗?也完全不是,就是米其林自己派出的匿名评审员做的评价。获得米其林的“星星”的餐厅谁来监督?除了米其林自己的每年审核、星级评价需要“n个匿名评审+一年12次造访+总部讨论”的评审机制之外,还有一堆和米其林竞争的美食评价机构虎视眈眈,随时找出米其林的漏洞呢。纽约时报著名的美食评论家就有的专门盯着米其林餐厅,看他们是不是评上米其林三星餐厅后就懈怠了,食物做差了,或者服务过于傲慢。所以不得不逼着米其林在评审时谨慎再谨慎,也逼着那些米其林星级餐厅随时都小心翼翼不敢水准下滑。
这时候,你会说米其林的星级评价是靠道德,是靠自律实现的吗?还是你会说米其林的星级餐厅是政府管出来的呢?无论是靠道德自律,还是政府管制,都没法给出餐厅质量动态、真实的评价。而只有市场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由市场自发的做餐厅的质量评价标准,自行组织评定,不同评价标准彼此竞争。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定会淘汰那些不够尽职尽责评价的机构,那些受人们认可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机构则会脱颖而出。其实,无论餐厅的“星星”还是酒店的“星星”都是如此,心中的道德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化标准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