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话题。关于此的经典比喻,是将政府与市场分别比为驯象师与大象。市场这头大象在发生失灵、垄断时,需要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在不伤害大象的前提下驯服大象。
新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梯若尔对于驯象方法给出的答案是,对于不同行业的垄断,政府规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非用统一的限制政策或价格管制方法就可以适用于解决所有行业的垄断问题。对此,这位天才式的经济学家孜孜不倦地对电信、航空、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分析。既然不同行业的驯象方法各有差异,那么难以穷尽各行业的驯象方法。而且政府驯象的前提是,政府本身未被“俘获”,能公正公平地驯象。有没有除了政府之外,其他的驯象师或驯象方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从17、18世纪的英国说起。17世纪的英国最发达的产业之一纺织业已经形成了自然垄断。特别对制造商来说,产品市场常常是被垄断的,局外人受到阻止不得加入贸易。占据当时英国纺织品市场的主要是羊毛纺织商组成的行业工会,对进入市场的参与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由于能向国王提供丰厚的税收,因此国王颁布的政策也更倾向于保护羊毛纺织商人的利益。这就导致17世纪英国出现新的纺织业细分行业——棉纺织业者,并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难以与羊毛纺织商进行公平竞争。可以说,此时政府不仅没有有效地驯象,反而助纣为虐,使新的市场进入者面临更不利的政策。直到棉纺织业制造商和工匠同样也组织起来,自愿组成的行会组织与羊毛纺织商的行业工会相抗衡。处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需求,棉纺织行业组织制定并执行棉纺织品标准,从而提高了棉纺织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并且引入在羊毛纺织业难以推行的工厂制,使棉纺织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推动棉纺织品在英国市场的普及。
从英国工业革命前纺织业的历史可以发现,仅依靠政府这一驯象师,不仅难以抑制市场垄断,反而会加剧对新市场进入者的排斥。政府的强制性规制,不仅可能被“俘获”,所制定的市场规则可能更偏向利益既得者,难以建立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即使政府最终会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也往往是滞后于现实需求,如英国保护新市场进入者的法律至1774年才得以颁布。新进入市场参与者由于无法与大的利益集团相抗衡,产生彼此联合的需要,通过组成自愿性组织,依据标准实行行业自治,从而实现主导市场规则的制定。
由此可见,除了通过政府运用强制性的规制手段之外,还有别的驯象方式。通过标准的方法,市场参与者均参与进来,逐步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从而打破既有的垄断。英国纺织行业的垄断与打破垄断的历史告诉我们,驯服市场这头象,还有标准这一途径。纳入标准的方法,可能为驯象增加了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