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又变得异常火爆,大家最关心的是它是不是安全。国家也要求对某些转基因食品做出标记,比如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就要求标注“含转基因成分”。科技的进步使许多新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许多产品都可以通过生物科技手段或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善原来的组成成分。最典型的就是,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
近三两年,欧盟和亚洲多数国家严格限制转基因作物商品化,不少转基因作物列为禁止之列、且已经上架的也做了下架处理;在转基因作物大国的美国,早在2004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开始反思反省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并列出了全球范围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副作用和破坏作用,阐明了人类尚无手段对付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明显和潜在的严重安全威胁。在此,需要澄清一下,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大国,但并非是转基因作物的消费大国。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的统计,在美国,就绝大部分为转基因的玉米来说,食用比例大约是总消费量的10.5%,而其中直接食用的比例不到2.5%;大约总消费量90%的玉米,被用于饲料消耗、工业能源消耗和出口贸易。这就是说,尽管美国是转基因玉米生产大国,可它自己的食用消费却是极少极少。
在检测当中,这些合成物质与天然产品的组成要素表现出相同的成分含量。但是,从欧盟对转基因产品的禁销令上可以看出,任何人都不能确保创新型产品是否能给人类带来健康方面的风险,监管机构无法确定创新型产品当中化学成分的存在与否或存在数量,是否能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我国,对产品质量的检测范围仍局限于成分检测方面,无法向消费者发布具体的质量信息。
其实这些创新型产品投放市场是否会对消费者构成伤害,是消费者甚至研发人员都不清楚的。有的时候,即使部分创新型产品所产生的负作用会被研发和生产机构所了解,但出于某些考虑或条件的制约,机构不愿意或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将研究结果传递出去,因此,消费者也无法了解这些新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比如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是否会在未来造成人体结构细胞的基因变异,科学研究界现在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那么,这种产品的市场投放,对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就是潜在的,产品创新带来的质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