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都被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刷屏了,但当大家还没来得及去讨论这张照片本身,关注点就被“视觉中国”这个图库平台企业吸引去了。起因是“视觉中国”将这张黑洞照片收录于图库,还打上视觉中国的logo,称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这一说法很快被官方打脸,欧洲南方天文台在受访时表示,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他们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随后,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向视觉中国发出的质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我们这才发现,“视觉中国”居然“拥有”某些特殊图片的版权,还一直以此牟利。事情曝光之后,“视觉中国”马上发出了道歉申明,但道歉已经无法解决它的问题。天津市网信办依法对视觉中国网站做出行政处罚,原因是视觉中国网站在其发布的多张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过去的一周,视觉中国股票市值蒸发约20亿元。
问题是,“视觉中国”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起底“视觉中国”,它是由原来《中国青年报》报社的编辑柴继军于2000年创办的。经过10年左右的收购、合资,该公司成为了国内交易平台的大哥,并于2014年借壳上市。2017年末,视觉中国有约30万名签约供稿人和240余家版权内容机构,合计超过2亿张图片、1000万条视频素材和35万首各种曲风的音乐或音效。根据2018年的年报数据,“视觉中国”2018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有70122万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了超过20%,2018年股东净利润有22006万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超过35%。“视觉中国”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资源占有率最大,最高流量(每天其图片的阅读量高达10亿左右)的图库平台公司。
“视觉中国”的营利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售卖图片。普通的图片大概是卖一百元左右,但是公共版权的“蒙娜丽莎”图片,被明码实价标价为上千元进行售卖,还有不少公司、组织的官方图片以及社会公益图片等,也被标价售卖。对于这些违法操作,公司统一以“图片审核不规范”作为理由搪塞。另一种途径,也是最赚钱的途径是版权诉讼。2018年上半年,视觉中国研发投入超过2500万元,开发以精确定位侵权主体的系统-鹰眼。2018年上半年,作为视觉中国核心业务的“视觉内容与服务”,实现营业毛利2.5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34.42%。过去两年视觉图片公司打了8273起诉讼官司,平均每天参加超过11场诉讼,而作为原告他们的一审胜诉率竟然高达92%。
对“视觉中国”的营利模式,存在两大质疑,一是存在虚构版权问题。视觉中国只要在图片上有水印,就可以证明对这张图片拥有版权。那究竟什么样的图片才具备上传图片资格?哪些图片该打水印,哪些不能打,有没有审核?平台充当版权经纪人到处维权有多少是流入了所有者的收入?是否所有的图片措辞都是由法务强制措辞与警告?二是存在钓鱼执法问题。视觉中国有大量的图片散落在各类“免费”图片库中,但该公司的技术对此却能实施精准监控,不过能监控的情况却不会告知公众这些图片是需要获取版权才能使用的,反而是定期观测哪些图片未授权就被使用了,然后要求索赔。另外,还有人质疑鹰眼只用于视觉中国对外维权中,自己网站中版权归属存在争议的照片却未放过。这都是“视觉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它做出了关停网站整顿的决定,并在道歉信中说到“对平台内容和产品服务进行全面筛查,确保权属标示清晰明确,授权机制合法合规。”,在视觉中国之后,全景网络、东方IC也相继关停自己的网站,东方IC甚至采用会员形式来登陆新网站。于此同时,政府也介入了图片版权市场的整顿,国家版权局表示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剑网2019”专项活动,人民网旗下人民图片网进军版权图片市场。
回归初心,柴继军在创建“视觉中国”的时候,他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让摄影师们能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辛苦拍摄的高质量照片的平台。对于摄影师们来说,“没有了视觉中国他们的作品将会变得一文不值,而且会被随便使用,维权都找不到地方。”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视觉中国对海量图片的运营能提高利用效率,并且使得各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可以非常有效、高效地处理作品的版权问题。“视觉中国是互联网时代版权价值实现的有益探索,是一个好的交易平台,有利于版权人版权价值的实现,客观上也使得许多摄影师的收入有所增加。”对外经贸大学法学教授卢海君如是说。
在网络上对“视觉中国”讨伐的一片喧嚣中,希望能理性的甄别一些实事,这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觉醒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和错误的做法,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借“视觉中国”事件,吸取经验教训,希望能探索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图片版权确权、授权、保护和争议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