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的核心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增长质量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在多篇专家视点中进行了论述,本文希望探讨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恩施的山区发展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政府作用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于恩施这样一个山区来说,其主要的资源禀赋优势就是生态资源,但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如果没不能在市场中交易的话,其价值将只能停留在潜在价值的层面。恩施利川苏马荡的发展,作为生态资源市场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其主要经验就是政府在适当的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态资源市场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条件,首先市场的交易主体是存在的,农民对于集体土地没有合法的交易权,并且对于宅基地等土地不允许村外资本进入,这样供需双方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有效地发育,只能以“灰色经济”的形式存在,苏马荡早期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以度假而兴起的小产权房合理却不合法,甚至一度遭到政府的强制清除威胁。二是对于市场主体的底线保护,市场经济的风险不可避免,只有最低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才能形成市场,农民如果将土地出让,没有最低的社会保障必将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苏马荡对于移出景区的农民实行了养老保险,解除了农民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达到条件的一个月可领取800元,但这种做法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实现。三是要有达成交易的信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一般情况下可以自动地达成交易,但是对于山区而言,信息是相对闭塞的,要促进生态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化,需要将其进行整体营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做一定的工作,苏马荡的成功就是政府充分地对其区域品牌进行了营销。可见,在生态资源的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适时而变,促进了各个市场要素的形成,因而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结果。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政府、企业、当地居民必须有内在激励,才能使得改革得以推动。苏马荡景区指挥部总指挥、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福先在介绍苏马荡发展经验时指出,苏马荡的成功是“市场化驱动政府改变”,我想其中的根本含义就是市场化使得老百姓和政府各自得到了利益,因此这种制度改变就能够从理论变成现实,一个只给老百姓带来收益,而要政府冒巨大的政府风险的改革,也多半是不能成功的,改革既要冲破既得利益,也要对既得利益有所考虑,这是恩施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经验。
当然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有一些教训。经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建设,恩施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也是其极大的短板,但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此次对恩施职院的调研了解到了其中的原因,也许具有一般性。恩施的主导产业是以生态为基础的茶叶、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但是恩施职院的主要专业却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导游、电子商务、茶叶种植招生非常小,有的甚至停招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与非市场化的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恩施职院在人才引进上受人社局的管理,而人社局根本不可能了解职院的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就业政策上受旅游局、人社局等部门的限制,例如导游是一个当地急需的专业,但是政府推行了讲解员证,使得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另外,恩施的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量的导游在旅游淡季由于拿不到工资,会外出从业,不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而这是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需要政府的补贴,政府却恰恰没有做。此外,在政府投入上,作为本科院校的湖北民院生均投入是1.2万元,而恩施职院只有5000元,大环境极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总之,恩施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恩施要发展必须充分地利用改革红利来释放生态资源所能产生的市场价值,就是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真正开始调市场经济的探索才二十年左右,要一步到位地厘清这一关系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现有的框架内进行渐进式改革,在干中学,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中的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不断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