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人们对于好的营商环境的核心目标是希望政府一方面能够做好制度的供给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做好制度的维护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偏离这两个目标的行为,都有可能伤害营商环境的优化。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区出现政府派驻工作人员到民营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中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巨型企业。尽管官方反复强调,政府派出人员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干预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同时不拿企业任何酬劳。有人认为,这是政府主动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升级版。但本人对这一做法感到担忧,这并不会带来更好的营商环境,而可能适得其反。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政府派出人员能够实质上解决企业的困难;二是即便政府能够解决企业的困难,对一部分企业派出人员服务的行为是否可取。
首先,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独立地承担市场风险,政府应该奉行“无事不打扰的原则”。政府派出人员,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激励去帮助企业识别、研判和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果政府人员真正参与到帮助企业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新的市场扭曲。例如,企业本来拿不的贷款,由于政府的帮扶,而拿到了贷款,那么就会导致资本价格被低估,市场识别风险的功能减弱。再如,企业本来拿到的地,由于政府工作人员的帮扶,而拿到了地,那么土地的价格也会被扭曲。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企业根本不需要政府的帮助,政府派出人员也有可能产生扭曲性行为。我们知道一个常识,有庙必有和尚念经,既然派出了人员到企业,就必须有考核,要考核就必须要做事。企业认为没有他们可干的事,那么他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导致新的交易成本。
其次,我们假定政府派出人员确实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某些重点企业的“补贴”,而导致新的不公平。在某些情形下,政府派出人员确实能够减少企业的办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那么问题来了,大企业尚需要政府的帮扶才能获得成本较低的公共服务,其他企业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就更高了。政府有限的人手能够帮到多少企业呢?只能选择一些政府认为的重点企业,那么那些没有获得帮助的企业,就需要支付更高的办事成本,这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政府认为需要派出专门人员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问题,那么政府的公共服务必须是稀缺的,或至少是不健全的。在这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政府主动作为,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好心可能办坏事,更多的企业可能因此而需要支付更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府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派出工作人员常驻企业的做法,并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警惕可能好心办成了坏事,造成新的不公平竞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