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问题必须面向问题的现场,这是几乎成为科学研究的常识,质量院也正是坚定不移地遵循了这一常识,才在质量的科学研究上不断地取得突破。质量是由消费者来评价的,而却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因此要了解质量的现场,不仅要面向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还要面向千千万万家企业。对企业的质量调查,让我不断地接近质量生产的现场,慢慢地拔开企业质量的迷雾。
广东的顺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来到这里扑面而来的就是市场的气息,到处工厂林立,车流不息,各类专业市场集聚,处处跃动着市场变化的脉搏,这里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典型的地区。此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大规模企业调查的一个预演,我们需要了解企业能给我们什么数据,我们又能够从企业调查中获得什么样的最新的研究选题,最终制定一个可行而合理的调查方案。参加此次预调查的队伍近20人,每一个参与的人有不同的视角,但在调查之后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面向企业的调查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我尤其观察了企业的质量行为,在一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室内小家电生产企业,我们整整调查了4个小时,这个十几年前从几十万元的小工厂发展成为现在产值4亿元的企业,其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企业面向的主要是国内市场,企业的负责人感觉到到目前的发展规模再向上似乎非常困难。这个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空气加湿器、酸奶机、煮蛋器等非必需型小家电,在必需型小家电(电饭堡、微波炉等)逐步满足市场需求以后,这一类小家电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还颇具知名度。可以说早期正好是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满足了市场的新的需求,而获得了发展。而目前,他们的发展却为什么现在会遇到了瓶颈,因为早期的市场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很难以获得新的增长。在他们的产品展示区,我们看到产品的工艺非常简单,所谓的酸奶机看起来几乎就是一个加热容器,它的价格是300元左右,人们还需要花上10个小时去制作,参与调研的人都觉得花300元去买这个机器有点不值。我想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人们没有吃酸奶的需求,而是眼前的产品根本没有打动我们。记得在德国时,在商场看到剃须刀,最便宜的也需要人民币500元以上,但却很少有人觉得它很贵,只要来这里的人都几乎忍不住要买一个带回家。我想原因也很简单,产品能够打动顾客。这种差异仅仅是表面,而背后是什么呢?刚到工厂,就看到有人在面试室面试,有一些人要进来,而巧的是我又看到了至少2名员工向他们的人事主管提出要办辞职手续。随后,在270多人中随机抽取的5人中,人事主管告诉我们有一个人刚刚离职,还没有办理手续,可见得这个企业的人员流动率是非常高的。而随后的员工调查中更让我们惊讶了,随机抽取的接受我们调查的一线员工,最小的仅有18岁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看起来稚气未脱。这样一个企业是很有可能成为“隐形冠军”,但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感到丝丝隐忧,质量是最终是由人来制造的,如果是一个人员流动率如此之高,专业技能门槛如此之低,将怎样形成自己的质量竞争力呢?
不过,我还是相信企业家能够改变,最终会从被满足市场需求向主动创造需求转变,因为前者已经没有出路。这种转变,不管是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我将在未来的文章中作更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