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已经到来,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但疫情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创伤性的事件,特别是那些被感染过的人,他们或许未从对疫情的焦虑中走出来。更有研究发现,在遭受严重新冠感染的人中,30%的人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说明疾病的爆发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创伤。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们如何调整心态,更好地实现心理“解封”,从而做好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呢?
一、调整认知,避免非理性焦虑
常有同学被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烦恼困扰,导致状态不佳、学不进去。这时候,我们要留意自己是否陷入了非理性的焦虑之中。
理性的焦虑是对还没准备好做某事的一种提醒,能够更好地转化为行动,让我们对事情的到来有更充分的准备。而非理性的焦虑,指的是对行动毫无意义、毫无帮助的焦虑。我们既没有办法通过行动去降低它的风险、消除它的存在,也无法在它的刺激下把事情做得更好。反之,它会带来无休止的内耗。
当遇到非理性的焦虑时(这其中包括对新冠疾病的不合理恐惧),我们可以把它明确描述出来,查溯焦虑的来源。如果可控,可通过转化为行动,降低不确定性等方式缓解,如果是不可控的,那么不妨告诉自己:去想它也没有用,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
二、积极应对,锻炼适应性心态
经历了三年抗疫过程,我们都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就算经历得再多,但也可能再出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担忧,极力地避免负性情况的发生,而是尽量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并采用积极的、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
我们要积极应对,去适应变化,虽然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应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有些改变可能一开始难以接受,甚至是糟糕的,但这恰恰是锻炼的好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当我们愿意抛弃理想化,就不容易对困难、挫败等产生负面情绪了。
三、控制可控的,放手无法控制的
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并不意味着疫情就彻底消失,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可能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持续受到疫情的反复影响。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无常才是常态,我们最好的“武器”就是灵活适应地活在当下。
除了疫情,生活也总充满变故和挫折,有些关卡必然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与我们相遇。经历磨难其实也是汲取新生力量的机会,当我们从一地鸡毛中抽身出来,回望时总会学到些应对困境与压力的方法,给今后的人生注入可贵的“免疫力”。也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短暂的“失控”,就全盘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灾难化视角会令人焦虑担忧。
尝试着把关注点聚焦到“我能够掌控”或“已经掌控”的事情上,看到自己在这些事情上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提升对自我掌控力的认可度和内心的稳定感。
四、做行动派,主动消解负面情绪
1.倾诉
心情不好时,找人聊一聊。但注意,一定要找信得过的朋友,也不能三言两语,要进行深度的交流。时长以30分钟为妙,不到30分钟,很难产生心扉敞开的感觉。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能够听你闲聊30分钟,那么祝贺你,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咨询师!
2.行动
几千万年的进化历 史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和压力之间,不需要斗和逃,但是需要行动,行动才能够化解压力激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做自己做得好的事情。
每个人的舒适区不一样,一定要找到自己化解的方法,跑跑步、唱唱歌、跳跳舞、洗洗衣服、做做家务,只要是自己爱做、想做、愿意做,就有意义,都会对情绪有很好的帮助。这就是让我们心情好转的“一招鲜,吃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