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以“重构媒介:传播研究的媒介化转向”为主题的2020学术年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其中,分论坛二以“媒介化实践与社会关系网络”为主题,在我校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附楼二层s214会议室顺利开展。此次分论坛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刘国强担任评议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滕朋主持会议。
滕朋教授
首先发言的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刘国强,他以“卢曼系统论视域下的媒介现实性问题”为题,指出媒介的现实性涉及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社会现实的建构方式、社会现实与媒介的关系、媒介的建构过程与结果具有怎样的实在性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于此,刘教授深入阐释了卢曼的系统论与系统论角度下的语言、媒介思想,并对如何把握媒介的建构机制以及媒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相应解答。
网络空间中粉丝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组织化、规范化、成熟化的社群组织,形成了独有的传播模式,往往引发某种社会情绪的蔓延,甚至演变为一场产生强烈社会影响的新媒体事件,从而进一步重构社会权力结构和传播话语机制。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欣基于“227”粉丝社群冲突的案例观察,研究了粉丝独有的社群组织化传播路径与集体行动动因,这场冲突由最初的粉丝组织内部纷争,最终演化为引发公权滥用的社会话题,显现了新媒体事件中组织化传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随后发言的是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菡菡,她聚焦于网络族群冲突正日益对公共话语伦理构成挑战的境况,借助艾伦.德肖维茨对偏好与权利关系的理论,认为过往我们忽略了对“偏好”的研究。通过对“227 大团结事件”中网民话语的分析,她提出我国网络公共话语受到族群冲突的挑战,正是因为“偏好”在包括技术、资本与主流话语在内的各行动主体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合理的扩张。未来,我国的网络治理需要强调“偏好共存”与“偏好妥协”的公共话语伦理原则。
上半场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东旭。他从传播“纹理”与城市空间生产的传播偏向出发,提出近代重庆的社会群体、城市内外部空间、传播工具共同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分区与型构,创造出具有地方“纹理”的近代传播实践,城市空间生产活动由此产生。当城市的流通空间与生产空间重要性倒置,城市发展以流通为目的,并以对传播工具的大生产为城市经济生产的主导时,这种类型的城市就具有极强传播的偏向,他尝试将这种类型的城市命名为“媒介城市”。
郭小安教授
评议人郭小安教授对以上每位老师的发言分别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媒介是一种协调机制,卢曼的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媒介的现实性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值得我们思考。通过法学的视角把“偏好”作为切入点很有新意,但传统的亚文化理论并不适合研究粉丝群体之间的斗争,研究亚文化群体的生存与斗争可能需要寻找新的路径。此外,我们需要对“传播”和“媒介”的概念进行丰富,物质与信息层面都要考虑,在万物皆媒的时代需要有媒介间的转向。
会议现场
下半场首先发言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韦苗苗以“社交媒体时代下疫情网络舆论引导”为题作了发言。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舆论引导兼备社交媒体时代的相关特征,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围绕新冠疫情舆论整体偏正面、主流媒体设置议程的能力变弱、民众意见推动事件发展等。于此,新冠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出现的监测迟缓、信息公开不足、舆论撕裂、舆论引导对“度”把握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媒体、意见领袖以及网民自身等多方合力,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功能来改进和完善。
随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梁伟进行了发言,他聚焦于乡村网络直播,提出直播带货行为主体身份的不同,造就了涉农网络直播带货的多种实践形式,使其成为了涉农传播、公益传播、政治传播、商业传播等多种传播行为的结合体。这一行为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改善了民众长期以来对“官”存在的刻板印象,同时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与交叉融合。
基于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广告的投放可以依据消费者的特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广告诉求与游客的心理距离如何影响广告效果。厦门大学广告系副教授王霏基于构念水平理论,使用量化的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用三项实验探讨合意性诉求以及可行性诉求对潜在游客的影响。,她表示,将广告诉求与游客的心理距离相匹配有利于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吴志远关注于大众媒介对城市空间正义的构建,他认为,大众媒介对城市空间正义产生重要影响,扮演了建构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监护之“墙”、遮蔽之“墙”、想象之“墙”。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新媒体与新技术对大众媒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启示我们思考未来网络社会中空间正义的新命题。
马梅教授
马梅教授和滕朋教授对以上发言分别进行了点评,并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梅教授表示,量化研究通过不断优化实验来检测不同的因素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她还提出了如何保证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滕朋教授表示,概念的分类要有界定标准,同时在论文写作中存在一种风险,即对抽象概念的界定难度较大,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支点。
文/武璇
图/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