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建设组织管理。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策略,集中资源配置、落实政策倾斜,协调推进重点及特色学科、传统基础学科、新兴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等均衡发展。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学科建设任务书,实施校、院(中心)负责人学科建设问责制。编制学科建设经费预算,改变经费投放方式、改革经费审批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
启动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和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制定出台《一流学科建设规划(2014—2024年)》,对学科发展策略、建设重点、建设目标、建设措施等进行科学规划。遴选确定24个入选一级学科,分别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内知名,特色发展三个层次进行建设。大力实施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召开交叉学科建设情况交流会,统筹推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量子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建设,努力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
以协同创新和省部共建助推学科发展。坚持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省部共建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来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大力实施“2011计划”,推动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牵头国际长安学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体系。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全面落实省部共建合作备忘录》,认真落实一流学科群建设、新型智库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创业等各项任务,全面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