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我院崔建新副研究员在TOP期刊《Heritage Science》发表论文

西北研究院紧紧围绕学校 “两个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的发展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基地主攻方向,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核心使命,不断推进研究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标志性成果产出。

2024年3月5日,我院崔建新副研究员的论文《Mapping landscape in Longshan period’s hierarchical society (3000–2000BCE) of North Loess Plateau: from archaeological predictive model to GIS spatial analysis》在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Heritage Science》发表。




  随着石峁遗址的发掘,农牧交错带的龙山文化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时期,人口密度增加,聚落分化和社会复杂化开始形成。龙山文化时期城市化、专化的手工业、青铜器、玉器以及标准化的陶器开始出现。此时的大型聚落承担了政治、经济以及宗教的功能。以往研究认为陕北黄土高原龙山时期文化繁荣跟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Cui等,2019)。然而,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多元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GIS空间分析方法和考古遗址预测模型成功在伊比里亚半岛东部、克里特岛、罗马尼亚、印度和蒙古等地区展开。除了常用的地貌因子,越来越多的因子被纳入模型,如径流量、湿度指数、土壤质量等。目前,我国考古遗址预测模型研究较少,急需将该方法引入到相关考古学研究中。

  本文根据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分析对龙山时期人类选址的环境偏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遗址存在的决定因素是温度、海拔高度、距水距离以及降水。在石峁等大型聚落中心形成过程中,地形和土地利用因素而不是气候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里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使得石峁遗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并存的生业经济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开启了以后几千年该地区农牧交错文明的经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