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任云英
基本概况

姓 名:任云英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近现代城市发展与转型

电子邮件:

办公地点: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42号信箱

个人简介
任云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注册规划师,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历史理论,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都学会·城市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委员会学术委员。
主编或参编论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的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十三五支撑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参加的规划设计项目80余项,科研、教学及工作获奖约10余项。
主持或参与的规划项目获得全国城乡优秀规划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规划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获奖情况
1.西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管理规定及实施路径研究,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2023,李琪,龙小凤,姜岩,任云英等(本人第4获奖人),专项负责人;
2.西安城市总体设计,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2015,周庆华,李琪,龙小凤,雷会霞,任云英等(本人第5获奖人),子项负责人;
3.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专项研究,2012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主要编制人员,本人排名第8,2012.07;
4.《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风景名胜区类三等奖,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人第4获奖人);
5.榆林市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陕西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建设厅,2009-12;本人排名2/10,项目负责人;
6.“面向转型期我国城乡建设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6,证书编号:20148231,2014.04.10;
7.“融合中国城市营建智慧的城乡规划一流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6,2023.5.15。
教学工作
代表性论著
专著:
1.任云英著,《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西安卷)》(“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城市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业,2021-11;
2.任云英著,《转型与重构: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06.ISBN:9787030615978;
3.执行主编:《新常态新规划新教育·2016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副主编《丝绸之路交通线路(中国段)历史地理研究》,ISBN978-7-214-08404-0,江苏出版社,2012年10月;
5.副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守望城墙:西安顺城巷更新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19798-9.2016.09;
6.汤道烈 任云英,《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城镇》(本人第二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ISBN 7-112-04789-7/TU·4270(9035)。
论文:
1.任云英,陈超.防疫视角下城市社区安全治理与设施嵌套体系初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03):17-22;
2.吴唯佳,冷红,任云英,王承慧,张赫,李和平,王智勇,杨晓春,王成芳,武凤文,耿慧志等.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J].城市规划,2020,44(03):43-56;
3.王树声,石楠,张松,李锦生,霍晓卫,任云英等.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J].城市规划,2020,44(01):105-111;
4.任云英.疫情防控视角下城市居住社会组织及安全防护体系的若干思考,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https://mp.weixin.qq.com/s/A1paarVZoSECPWOdwIIhbg,2020-02-13;
5.任云英“冲进长安城活捉皮卡陈”:网络时代行为艺术与城市空间场所的关系透视,中国城市规划·特邀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evoawuFW3QKEjb6Nsu7wRA,2019-12-15;
6.任云英,马玉箫.全息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空间单元评价方法初探[J].城市建筑,2019,16(19):102-105。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史建筑绿色化改造与风貌提升技术”,(编号:2022YFC3803503),2022-11-24~2025-10-31);
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丝绸之路城镇历史地段文化生态内生机制及其适宜性更新规划模式,(编号:52078404),2021.01—2024.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丝路经济带“长安-天山”段历史城镇文脉演化机理与传承策略,(编号:51578436),2016.1—2019-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英低碳城市双边(NSFC-RCUK_EPSRC)课题研讨,(编号:51581230272),2015.07-12;
5.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的课题“城市新区低碳模式与规划设计优化技术”,子课题四任务4负责人(编号:2018YFC0704604),2018.07-2021.6;
6.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科学技术项目: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旧城更新规划方法研究(编号:2016-K2-023),2016.01-2018-12;
7.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营造研究,22JJD770054,2023-01-19~202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