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任洪强院士团队联合主导研制的国际标准ISO 9784正式发布

发布者:张娟娟发布时间:2024-11-07浏览次数:10




近日,由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联合主导研制的国际标准ISO 9784 Guidelines for biological filtration of secondary effluent for water reuse(《用于水回用的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指南》)获ISO中央秘书处批准正式发布。



该国际标准提案于2021年8月获批立项,历经38个月的草案、询问、批准、出版阶段,最终获得美国、法国、以色列、加拿大、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ISO/TC 282的25个P成员国认可。该标准规定了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的通用技术要求、生物滤池工艺组成及各单元的技术要求、后处理工艺及水回用应用要求,同时提供了中国、美国、日本、白俄罗斯等国家的11个二级出水生物滤池处理回用案例,为全球污废水处理生物滤池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指导。

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院士团队通过该国际标准的研制,打通了“专利技术—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成果转化通道:2010年承担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开始研发,逐渐形成了21件核心发明专利(含美国3件、欧盟1件、日本2件、澳洲1件)、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涵盖关键材料及器件、微生物、反应器、工艺及系统节能的污废水处理生物滤池技术完整自主知识产权链;2016年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自主推动技术成果在“一带一路”2个国家(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及国内7省/市的废水总氮提标工程获得应用,同年主导研制团体标准T/CAQI 24-2016《污废水生物增强处理 降流式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8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2019年主导研制的国家标准GB/T 37528-2019《脱氮生物滤池通用技术规范》发布,同年获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至此次国际标准发布。上述系列技术成果已在中国葛洲坝集团等28家行业领先/特色企业的213项国内外深度脱氮生物滤池工程中成功实施应用,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带一路”十周年宣传案例、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2022年度主题案例、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

截至目前,团队已推动7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各类标准45项,为加速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助力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始建于2006年,是南京大学第一个校外政产学研平台,搭建具有“环境检测-中试验证-工程示范-标准引领-产业促进”等全过程服务硬件研究设施和规范服务管理支撑体系,领建我国环境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工业水回用和智慧水务管理国际标准化平台(ISO/TC282/SC4, ISO/TC224/WG15)等高端平台,成果应用于40余个国家及我国20余省市300余项工程中,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ISO卓越贡献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院长任洪强院士领衔的“工业废水治理技术与装备”团队入选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地址:宜兴市恒通路128号14号楼

电话:0510-8707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