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12

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11月16日上午,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符淙斌教授,江苏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高云副司长,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王晓天处长等出席仪式。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宋永忠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小宁少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副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党委书记沈吉,以及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多家协同单位负责人,南京大学科技处、大气科学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主持仪式。


 


(雍平 摄)

  
  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人、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符淙斌院士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情况、协同单位情况、队伍组织和体制及机制创新方面的设想。符院士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关系着当今世界经济、外交、政治等各方面,是未来几十年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同时,气候变化又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亟需多学科、不同国家和地区学者共同协作。此次成立的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将由南京大学牵头,协同国内1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并将与欧、美、日等地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协同和合作,以“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原因、机理和预测”作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长期和深入的研究,服务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后,陈骏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大学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竺可桢先生在南大建立了第一个地理和气象专业,在我国最早开展了季风气候研究,逐步形成现有的大气、地理、地质、环境等各类基础学科。南京大学三年前成立的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正是基于地学相关传统学科优势,并已经开展了非常富有成效的校内学科协同和交叉运行机制探索,为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和未来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校长指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在今后五到十年中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这项任务很大一部分落到气候研究科研者的身上,新成立的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拉近了各兄弟学科单位的距离,增进了国内外、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我们国家气候研究的科研水平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全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

江苏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高云副司长分别致辞。

培育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各单位负责人和南京大学举行了签约仪式,此次前来的各专家学者就中心的运行和协作进行了研讨座谈。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校长助理李成出席了签约仪式和研讨座谈会。

(来源: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