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个日夜,
每天40000步,
6791根桩,
8000名学子的守候,
50000名东大师生的期盼……
从一片黄土到卓然而立,他们挺起了东北大学新坐标!
夕阳西下,暗夜飘然而至。坚实的背影渐渐模糊在夕阳的余晖里。
火热建设中的浑南校区工地里,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拔地而起的图书馆、教学楼、宿舍、生活服务中心,让人心潮澎湃,更让人憧憬向往。这1337.55亩土地上的变化,是东北大学跃升发展的最好诠释,更是新校区建设者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1300多个日日夜夜,‘5加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每一个巧妙的创意,都加速了一栋栋建筑的崛起。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见证者。”基建处处长金畅如是说。
早上七点,李久存简单吃过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工友们巡视工地已经成为日常习惯。5公里的路程,李久存三年来每天至少要走4次。如果不实地看一看,他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沙尘、毒草使很多人都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因为没有遮挡阳光的地方,太阳照下来,地面像蒸笼一样。但每一位建设者都干劲十足,工地上每天都上演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余祖国因为长期紧张工作,积劳成疾,患甲状腺结节,手术后7天,就急忙返回了工地。作为新校区建设者中少有的女将,吴真洁和其他战友们一样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家里的两位老人相继去世时,她依然坚守着岗位。上千张修改的图纸,几十本工作笔记,都是东北大学新校区发展的见证。
工期紧,建设者们就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弥补,加班加点;质量要求高,建设者们就千方百计地创新工作、保证高水平完成。
基建处原处长马立晓每天吃住都在新校区,经常半夜一两点还拿着手电在建设工地上巡查,新校区的每一层楼、每一个房间都有他巡视的足迹。
同样是晴天一身灰,同样是雨天一身泥,同样是白了鬓发黑了皮肤,同样是熬红双眼平添疾病。马立晓告诉记者:“这支团队每天带给我的不只是信心和力量,还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感动。”
在亲人眼里,他们也许不是尽职的丈夫妻子、不是尽职的爸爸妈妈,更不是尽孝的儿子女儿,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在彼此心中都是尽职尽责、顶天立地的建设者。
2012年11月8日,新校区打下了充满希望的第一根桩。
2012年11月27日,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012年12月25日,圣诞节的夜晚,新校区打完最后一根桩。
2013年5月27日,浑南校区主体工程开工。
2014年9月25日,东北大学首批六个学院顺利入驻。
2015年7月23日,软件学院首批学生顺利入驻。
破解发展空间瓶颈,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浑南校区建设是东北大学历史上创造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奇迹。